三水青
当外卖骑手的电动自行车碾过奉化的大街小巷,一场基层治理的微创新正在改写城市治理的传统脚本。近期,奉化创新基层治理实践,将外卖小哥的“流动视角”转化为破解城市治理困局的“金钥匙”,不仅用巧劲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以接地气的实践诠释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民本逻辑”。
“移动探头”属性,精准击中传统治理的痛点。外卖骑手是穿梭在社区肌理中的“移动探头”,他们的“随手拍”恰好击中传统治理的痛点。在岳林街道迎恩社区,外卖骑手通过“随手拍”,排查消防通道堵塞、窨井盖缺失等安全隐患,推动解决“充电难”等问题。这种“全时段覆盖、无区域遗漏”的巡查模式,使社区治理从“事后救火”转向“事前预警”。
外卖骑手的参与打破了城市治理的“数字鸿沟”。在公共视频覆盖有限、网格员力量不足的现实下,骑手的智能手机成为最灵活的治理终端。迎恩社区构建的“发现—上报—处置—反馈”闭环机制,实现问题从发现到处置的“分钟级响应”,骑手发现问题后上传平台,社区接单后派单处置,结果同步反馈至骑手端。这种模式既规避了智能设备的感知局限,又弥补了人力巡查的效率短板,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低成本、高适配的“平民化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这场治理变革承载着深层的社会价值。外卖骑手长期处于城市生活的“夹心层”,工作强度大、社交圈子窄、缺乏归属感。当他们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伙伴”时,每一次问题上报、每一次志愿服务,都成为了融入城市的情感纽带。迎恩驿站的免费点心、“甬爱商家”的暖心服务与骑手的“随手拍”形成良性互动,勾勒出城市与新业态群体双向奔赴的动人图景,这不仅是治理效能的提升,更是城市温度的生动诠释。
然而,新业态参与治理仍需制度护航。当前的“积分奖励”等激励机制尚显单一,部分骑手存在“热情有余、专业不足”的问题。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建立“技能培训—星级评定—职业发展”的全链条激励体系,将社区治理经验纳入职业技能认证;还可构建“需求导向”的参与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骑手专长与治理需求,如让熟悉商圈环境的骑手参与商业街秩序维护,让善于沟通的骑手协助调解邻里纠纷,让有专长的人做他们擅长的事。同时,将“骑手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明确新业态群体参与治理的权责边界,形成可持续的治理范式。
当外卖骑手的流动轨迹与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精准对接,当新业态群体的参与热情与社区治理的现实需求同频共振,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治理方式的革新,更是“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生动实践。这种扎根市井的治理智慧,或许正是破解城市精细化管理难题的关键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