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璐
通讯员 胡宇昕
让群众“进一扇门,解所有忧”,近年来,区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参与推进奉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通过构建“前端指导+精准引导+专业支撑”的立体化多元解纷体系,助推完善奉化“1234”基层矛调模式,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其相关做法获《法治日报》《中国改革报》等多家媒体关注报道,江口街道综治中心共享法庭获评全省“示范共享法庭”,相关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
前端指导
打造多元调解“智慧中枢”
“你们对彩礼的功能有不同看法,我给你们讲一些类似的案例,帮助你们了解这个问题从法律层面该怎么解决。”在奉化区综治中心的调解室里,调解员裘龙翔一边缓和气氛,一边结合案例释法明理,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当事人态度渐渐缓和。
裘龙翔曾在区法院审判岗位兢兢业业工作31年,退休后选择以一名人民调解员的身份继续耕耘热爱的法治事业。重返“职场”的第一天,裘龙翔便接到了这起要求返还彩礼的离婚纠纷。经过深入交流和耐心解答,双方对于彩礼返还有了理性的心理预期,随即就返还金额达成一致并当场履行,“法结”和“心结”双双化解。
2024年6月,区法院成立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指导中心,指派由“1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6名书记员、6名调解员”组成的精干团队入驻奉化区综治中心,为纠纷预防化解提供专业法律指导。
“有了法院专业人员的指导,明显感觉当事人更加信任调解工作了。”奉化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赞叹道,“有时候,法官们解释两句、答疑一下,老百姓跟吃了定心丸一样,调解效果非常好!”
精准引导
构建分层治理“全链体系”
2024年,江口街道某机械公司资金链断裂,累计拖欠43名工人工资及经济补偿合计超154万元。因公司法定代表人失踪,部分工人围堵工厂,搬运、哄抢设备,场面一度失控。江口街道综治中心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寻求江口法庭介入指导。
“情况紧急,一旦公司财产被转移或灭失,工人工资肯定更难发放,请先安抚工人情绪,我马上就到!”江口法庭法官助理张琪放下电话,立刻赶往现场。
一同来到现场的还有江口街道司法所所长,他们一边安抚工人情绪,告知并引导申请保全,一边联络区人力社保局指派2名律师,帮助工人明确诉求,合法开展维权工作。
不到半天时间,区法院保全组成功查封32台机器设备,为保障后续工资顺利支付奠定基础。“感谢综治中心和法院的及时介入,保住了设备,否则这么多人的工资肯定没着落了。”职工代表老张说道。看到设备成功查封,工人心中的石头落了地,调解工作顺利展开。
在江口街道综治中心与江口法庭、援助律师的密切配合下,43名员工与公司在10天内达成调解协议,职工工资及补偿金全部发放完毕。
江口街道辖区内民营经济活跃、流动人口较多,如何高效化解涉企纠纷一直是当地党委政府的“上心事”。
近年来,以综治中心为枢纽,横向链接人民法庭、村社、司法所、政府职能部门等各级解纷力量的“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已成为该区域矛盾化解的“金字法宝”。
“矛盾发生时,属地街道综治中心对信息掌握的速度可能快于法院,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有效行动,对于防止纠纷扩大、遏止矛盾升级有很大优势。”江口法庭庭长单宏洁如是说。
2025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正式上线,该案作为第一批案例成功入选。
下转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