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窦名山阅读带:

书香为链串四村 文旅融合谱新篇

首场活动破题:

通讯员 江怿

人间四月,草木葳蕤。4月21日,“东山岭读·春日文学沙龙”活动开启,溪口镇环雪窦山四村——东山村、直岙村、栖霞坑村、壶潭村以阅读为纽带,共同打造了一场场书香四溢的“景村文脉共生”文化盛宴。

四村以“一书屋一主题”构建“可阅读的乡村”,让古籍经典融入山水肌理,用阅读场景激活消费闭环。这条“雪窦名山阅读带”不仅是文化地标的串珠成链,更是以文化软实力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书写着“阅读+文旅”双轮驱动的共富新篇。

4月21日午后,东山村“一览咖啡”的露天草坪上热闹非凡,原木书摊与春日繁花相映成趣,参与活动的来宾们手持“书香拿铁”,或倚坐树下翻书,或在书摊漂流区交换藏书。活动在琵琶声中拉开序幕,随后举行了东山村“一览书屋”、直岙村“徐凫书屋”、栖霞坑村“晴耕雨读书屋”、壶潭村“薪星书屋”四村书屋授牌仪式,四村党组织书记共同展开山水卷轴形揭幕牌,宣告“雪窦名山阅读带”正式启幕。按照计划,从4月到11月,各村将结合自身地域特色,陆续推出8场主题读书活动。

在读书会阶段,应邀而来的作家午歌与村民、游客共话阅读经验,书屋主理人及乡村CEO结合实践,分享如何通过文旅融合实现乡村文化活化与生态价值共建……“雪窦山的每一块岩石都镌刻着历史,每一缕咖啡香都能唤醒创作灵感。原来我们的山水资源,还能通过阅读转化为更有温度的体验。”东山村“一览书屋”主理人徐娜感慨道。

作为我区首个“景村文脉共生型”阅读矩阵——“雪窦名山阅读带”的开篇活动,这场“咖啡+文学”的春日沙龙,标志着环雪窦山四村以阅读为纽带的文旅融合实践正式启幕。作为雪窦山片区较早发展“村咖”业态的村落,东山村近年来凭借8家精品民宿、1家特色咖啡馆,年接待游客突破1.2万人次,从薄弱村蜕变为村集体年收入超200万元的文旅示范村。此次“东山岭读·春日文学沙龙”,正是该村将“咖啡经济”与“书香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尝试:除了阅读和分享,现场还推出“阅读护照”集章活动——游客参与活动可收集东山村“咖啡杯”印章,用于兑换民宿折扣、乡村阅读礼包等,实现“文化体验—消费转化”的闭环。

沿着雪窦山蜿蜒的古道前行,“雪窦名山阅读带”如一条丝带,将4个古村的特色文化地标串联成璀璨项链。每个村落以“一书屋一主题”打造阅读空间,既深耕本土文化,又融入现代体验,让乡村成为“可读、可感、可参与”的文化现场。

■直岙道读:

阳明书斋·古道寻章

让先贤智慧照进现实

在直岙村蜘蛛岭古道附近,由闲置农房改造的“徐凫书屋”近日成为乡村文旅新地标。这座白墙黛瓦的复合型文化空间巧妙融合王阳明心学与现代生活方式,在保留夯土墙面、木梁结构等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嵌入复古书架与吧台,形成“古籍阅读+咖啡体验+古道漫游”的独特场景。屋内,《传习录》《王阳明全集》等典籍与地方文献整齐陈列,落地窗外可见古道沿山势延伸,仿佛穿越时空的文化长廊。据介绍,在5月即将启动的“直岙道读·阳明古道寻章”活动,将在蜘蛛岭古道入口1.5公里步道内设置3处“知行合一”“心即理”等经典语录打卡点,游客徒步时扫码即可聆听王阳明生平故事,集齐语录可兑换咖啡优惠券。

“王阳明曾游历雪窦山,直岙村是其途经点之一,同时也是阳明文化传播的重要节点,我们着力将古道打造成为‘行走的课堂’。”直岙村党支部书记方建明介绍,书屋不仅是阅读空间,更配套了古文解码、碑刻拓印等体验项目。“咖啡香里读心学”的创新模式不仅盘活了古道资源,更让千年心学成为激活乡村活力的文化密码。

■栖霞漫读:

山房书驿·草木为笺

千年古道续写自然诗行

在栖霞坑村,“晴耕雨读书屋”正以独特的文化姿态成为文旅融合新地标。精心打造的书屋不仅是游客休憩品茗的温馨空间,更与“雪窦名山阅读带”形成深度联动,在千年诗路与现代阅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书屋虽占地不大,却布置得温馨而精致。由发电站改建而来的书屋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工业气息,还巧妙地融入了乡村的自然景观和建筑风格。书架上整齐排列着各类书籍,从文学名著到旅游指南,从唐诗选集到当地文史资料,丰富的品类满足着不同游客的阅读需求。栖霞坑村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一千余年前唐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诸多佳作。书屋巧妙地融入了这一文化背景,特别设置了“唐诗之路”专区,陈列着与本地历史文化、唐诗相关的书籍,游客能从中了解到当年诗人行迹,感受古村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们不仅要让游客看山看水,更要读懂山水背后的文化基因。”“晴耕雨读书屋”主理人陈琳琳介绍,5月的“古道自然博物日”活动,将以栖霞古道作为露天自然课堂,邀请村民担任古道故事讲述人,分享古道历史与民间传说、生态观察与文学阅读;10月的“秋日山野诗宴”则将深度结合诗歌朗诵与山野五感体验,研发古道元素限定产品,如板栗糕、山茱萸茶等,让千年诗韵从纸页走向山野,让阅读成为触摸乡土肌理的钥匙。

■壶潭薪读:

薪火书驿·红色基因

革命故事唤醒初心使命

在四明山深处的壶潭村游客中心内,“薪星书屋”成了串联革命历史与当代阅读的精神坐标。这里既保留着革命年代的斑驳标语,又以原木书架与暖黄灯光勾勒出现代阅读空间,同时还在各处布置了许多复古怀旧的箩筐、搪瓷杯、煤油灯等承载岁月痕迹的复古物件,让每位读者在踏入门槛的瞬间,便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叙事。书架上,《浙东革命根据地史论》《浙东抗日根据地史》等史料与《红岩》《党费》等红色文学交相辉映,一旁的展柜中还陈列着《新浙东报》残页、老党员捐赠的军功章与手写笔记等。

“这些带着体温的文字,是最生动的党史教材。”壶潭村“薪星书屋”主理人卓宁表示。书屋与红色讲堂、革命纪念馆等地形成“红色阅读矩阵”,7月举办的“壶潭薪读·星火读书会”,将邀请抗战老兵现场讲述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故事,并带领参与者朗读红色诗篇;11月的“剧本围读会”则会把议事长廊化作“1942年的战地指挥所”,读者可沉浸式演绎革命剧本,通过破译密信、模拟行军等环节,重温历史场景。

■东山岭读:

咖啡书吧·村巷文巢

阅读融入日常烟火

回到活动起点,东山村的“一览咖啡”已成为村民的“文化客厅”。书吧主理人徐娜在馆内设立书屋,层层叠叠的落地书架上,既有《宁波民俗文化》《溪口镇志》等地方文献,也有儿童绘本、美文散文等书籍。依托“东山岭读”系列活动,书吧成为文化磁力场:4月“春日文学沙龙”中,本土作家在露天草坪上开讲“咖啡店写作灵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如何从乡村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9月还将邀请本土民谣音乐者现场演绎经典诗歌改编歌曲与乐器表演,并设置“三行诗创作墙”进行比拼,优胜者可获取咖啡优惠券。

“年轻人愿意为‘有故事的咖啡’买单,更会为‘有文化的乡村’停留。”东山村党支部书记徐佩伦介绍道。他指着墙上的“阅读护照”兑换区介绍,游客集满印章可跨村使用优惠券,如在东山村消费满50元赠直岙村咖啡券,入住栖霞坑民宿送壶潭村香榧特产券,形成四村“流量互导”的良性循环。

漫步四村,统一设计的“阅读护照”成为文旅消费的“金钥匙”:手绘地图标注着各个阅读场景和消费场景,每枚印章不仅是文化符号,更连接起跨村优惠。这种“文化+商业”的创新机制,让分散的村落资源产生协同效应。

“阅读带的核心是‘景村文脉共生’,让文化不仅停留在纸面上,更融入山水、嵌入生活。”溪口镇党委副书记黄成峰解读道。四村依托各自优势精准定位:东山村主打“咖啡+阅读”吸引青年,直岙村深耕“阳明+古道”拓展研学,栖霞坑村做足“自然+民宿”体验,壶潭村强化“红色+党建”赋能,形成“一村一特色、村村有联动”的发展格局。

“雪窦名山阅读带”的建设,是溪口镇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次创新探索。通过阅读,将激活乡村文化资源,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当咖啡香与墨香在古村萦绕,当历史典故与现代生活在此交融,雪窦山片区正以“可阅读”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文旅融合的无限可能。在这里,每一次驻足阅读都是一次与乡土的深度对话,每一场文化活动都是一次对初心的温暖唤醒——这就是“雪窦名山阅读带”的终极意义:让乡村成为人们心灵的栖息地,让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永续动力。

活动嘉宾分享乡村文旅实践

壶潭村“薪星书屋”

栖霞坑村“晴耕雨读书屋”

直岙村“徐凫书屋”

东山村“一览书屋”

“雪窦名山阅读带”四村书屋授牌仪式

2025-04-29 首场活动破题: 雪窦名山阅读带: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211306.html 1 3 书香为链串四村 文旅融合谱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