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琼 卓博寅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使机器人在认知与理解、感知与交互、学习与决策、运动控制与优化等方面的能力大幅度提升,“机器人产业进入加速智能化发展战略机遇期”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
近日,在“工链圈”&甬水桥论坛——机器人产业对接会,区经信局邀请我区微型钢球、微型轴、气动、蓄能器液压等各行业龙头企业,工业协会、平台等60多名代表走进宁波甬水桥科创中心。在这里,他们和宁波市先进机器人产业企业开展了一场面对面交流对接会,主动链接宁波市重大科创产业平台的人才资源优势和先进产业优势,协同打造区域产业竞争力,融合全国统一大市场战略,为企业发展注入新质动力。
政府“牵线搭台”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这个对于数字工厂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企业运营自动化,我还有很多问题”“‘AI+未来工厂’‘AI+智能制造’场景如何打造才能更具效率”……在参观宁波甬水桥科创中心时,不少企业家迫不及待地聊了起来,现场氛围轻松热烈。
“如今,‘人工智能+’‘机器人’成了奉化企业交流的‘热词’。”区经信局企业服务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工链圈”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实现企业所呼、政有所应,以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为标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把企业家当自己人、把企业事当自己事。
截至2024年12月,“工链圈”已举办线上线下活动269期,惠及企业4000多家次,促进合作订单累计超过2.5亿元,通过深化“政府部门+工业协会+公共平台+X”的体系,助力企业不断扩大“朋友圈”,解决产业链上下游信息不对称、产业链接不畅、供需衔接不精准等问题。
当企业家走进会议室时,一本早就准备好的企业“花名册”吸引不少人目光,各个行业企业的明星产品、联系方式在这里一目了然。“在‘工链圈’活动开展时,经常可以听到‘原来奉化也有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的声音。为此,我们编印了《奉化区工业企业产品供需目录》(一),增进企业间的互相了解,提高区域产业链的韧性。”区经信局副局长何旭珲介绍道。
产学“一拍即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今年全国两会上,“具身智能”一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纳入未来产业培育范畴,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并列,明确支持智能机器人发展。
产业升级从来不是闭门造车,机器人产业想要真正赋能企业发展,如何完善上下游产业链、突破科技瓶颈成了摆在企业面前实实在在的难题。
在本次对接会上,宁波甬水桥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宁波市未来工业创新研究院、国家关键基础零部件产业化平台——中创子云(宁波)成果产业化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合作签约,成为了一场“重头戏”。
据悉,宁波甬水桥科创中心依托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引进了上海交通大学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浙江蓝卓、浙江人形机器人等120多家优质数字经济项目,成立了智能制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和科创中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基地两大平台,谋划了全国首个工业操作系统生态产业园的发展新蓝图。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