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间,健康为基。2024年,区卫生健康局紧扣区委区政府“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健康美丽新城区”战略蓝图,以“先行者”之姿破题攻坚,以“新篇章”之志拓局谋远。从医疗高峰建设到基层服务优化,从全龄友好探索到公卫体系升级,一幅“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健康奉化画卷正徐徐展开。
筑高峰:医疗学科建设攀新高
学科能级跃升。区人民医院出院人次、手术量分别同比增长6.87%、8.02%,12个市级重点学科、10个县区级龙头学科形成梯队发展格局,15项省级科研项目立项创历史新高。区人民医院肿瘤防治能力再上新台阶,获评中国抗癌协会三大培训基地、全国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示范基地,推出恶性肿瘤手术慈善救助项目。这些成果标志着我区在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提升区域医疗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协作赋能突破。区人民医院与浙江省肿瘤医院共建恶性肿瘤诊疗中心,年手术量达377例;区中医医院与省中医院合作,“群师带群徒”模式成效斐然,获评全省中医药改革标杆案例,实现“岐黄之术”薪火相传。通过医联体协作与人才培育机制创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切实提升我区疑难病症救治能力。
疾病防控双突破。继方桥街道创成省级“无结核街道”后,萧王庙街道、尚田街道获评市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锦屏街道、西坞街道建成慢性病一体化门诊,莼湖街道《糖尿病医防融合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通过构建“筛查—管理—干预”一体化防控网络,我区在慢性病综合防控领域形成可复制的实践经验,为健康浙江建设贡献基层智慧。
健康筛查暖民心。我区积极构建慢性病防治“保障链”,建成慢病一体化门诊2家,肿瘤全周期防治体系稳步构建,开展免费肿瘤筛查11万余人次,恶性肿瘤手术484例。区心理健康诊疗中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建成投用,“育苗沐心”促进行动积极推进。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健康筛查工程,有效推动疾病防治关口前移,切实筑牢全民健康管理基石。
末梢网络全覆盖。优化“常态化巡回医疗+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构建“15分钟医疗服务圈”。紧盯基层服务能力短板,持续打造“一院一品”基层特色专科,培育区级5家,市级2家。通过标准化建设与特色专科培育,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逐步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少出区”的目标。
急救体系再提速。我区新建7个急救站点,全区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由14分钟缩至10分45秒;同时,成功实现院前心肺复苏“零突破”。不断推广急救急诊数字化应用,救护车5G智能一体化改造达100%。公共场所AED配置率达40.27台/10万人,在全市率先完成135台AED安装。数智化急救网络的建设,大幅提升急危重症救治效率,为居民生命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托育服务领跑全市。我区创新公立幼儿园1-2岁托小班模式,托育服务方向逐渐向小月龄延伸。新增普惠托位816个,千人托位数达4.75个,普惠性占比98.56%,入选全省“浙有善育”示范项目。多层次托育服务体系的完善,有效破解家庭育儿难题,助力实现“幼有善育”民生目标。
银龄关怀暖心升级。大堰镇“大雁”流动医疗专线覆盖山区23个行政村,年服务量超1.2万人次;建立“居家—社区—门诊—病床”安宁疗护服务模式,5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评估完成率122%。优化远程家庭病床服务,全年双向转诊人数达3.6万人次,同比增长27.9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位居全市第二。针对山区老年群体的精准服务模式,彰显健康服务均等化理念,切实提升老年群体获得感,让“夕阳红”在这片土地上愈发绚丽多彩。
区人民医院妇科带教
托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