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履职 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改革创新激活“监督末梢”,提升监督治理效能

监督难,难在监督力量薄弱、干扰因素多,导致监督乏力。如何避开熟人、避开说情、避开关系,尽量让“熟”变“生”,破除人情干扰,尽力抓早抓小,是困扰监督的一大难题。

对此,区纪委监委以增强监督实效为目标,深化内部派驻机构改革,推动数字纪检监察体系建设。积极与职能部门对接,新设立信息技术保障中心,协调整合全区各专业部门数据信息,为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提供更多数字化手段支持,提高及时发现、有效处理腐败问题能力。深化数据分析研判与运用,通过信息比对、要素碰撞、关联串并,精准发现疑点问题。精准高效处置红色预警信息,围绕预警甄别、分办、处置等重点环节强化质效管控,全面释放数字监督工作效能。

针对基层监督难题,区纪委监委结合“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推动基层纪检监察机构规范化建设,督促镇(街道)加强对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的日常检查和督促。推进基层小微权力平台2.0版迭代升级,结合实际设置各项村级事务工作流程。2024年以来,已累计运行村级事项1万余个。推动“3+7+N”基层权力监督指引工作体系迭代升级,系统梳理编外用工监督指引等9个领域的“一事一指引”,试点探索村级“点工”项目交易管理监督指引,全面推广村级合同“全周期”监督指引,堵疏并举推动村级工程领域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高效。

在“清奉万家”教育实践基地,常年人流如织,热度“爆表”,宁波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纷纷组织前来这里接受纪法警示教育和廉洁文化熏陶,从“知史”中有所悟、从“知路”中有所思、从“知规”中有所止、从“知为”中有所成、从“知醒”中有所畏。

“清奉万家”教育实践基地于2023年11月开馆,由“廉知园”“廉织家”两大主题展馆组成,是集纪法警示教育、廉洁文化熏陶、清廉家风传承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自开馆以来,我们共接待宁波市内外参观团队460余批次近2万余人次,持续推动形成遵纪守法、风清气正的优良政治生态。”区纪委监委宣教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们将整合参观批次和讲解资源,尽最大限度满足各单位、各部门的学习需求。”作为奉化廉洁文化品牌的重要载体之一,“清奉万家”教育实践基地既是党员干部接受廉政教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也是广大群众培养廉洁意识、弘扬清风正气的重要阵地,更是青少年学习廉政知识、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

“清奉万家”教育实践基地已经成为清廉奉化建设的重要窗口,为进一步深化“清奉万家”廉洁文化品牌建设,迭代构建清廉单元矩阵,区纪委监委迭代实施品牌培育工程,扎实开展“清奉万家”系列主题活动,丰富完善“清奉万家”教育实践基地,主动加强与全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将清廉元素与区域内文化事业、旅游产业相融合,优化升级“沿山”“沿海”“沿线”三条清廉风景线,打造起清廉颗粒度更加饱满的奉化范例。

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始终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4年,区纪委监委集中力量纠治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顽瘴痼疾,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坚决查处群众“反感的”、纠治群众“痛感的”、办好群众“有感的”,办成了一批事关群众福祉的好事实事,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就是与以往不一样,以实打实的成效取信于民。

“学生的校园餐是如何搭配的?”“食堂工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请出示一下供餐清单和配送台账……”这是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学校一线开展监督检查的一幕。

作为集中整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区纪委监委紧盯校园食品安全“小切口”,强化全链条全过程监管,压紧压实教育部门主体责任和职能部门监管责任,以有力监督守牢校园食品安全底线。

针对发现的一些易发多发共性问题,由区纪委监委“点题”,开展高质量推动问题点面一体、上下联动整改。如针对食堂财务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监督推动教育系统第一时间召集财务骨干分析研判,进行专项培训并启用新监管系统,促进财务管理更科学规范。充分结合部门职责逐节逐点查找薄弱环节和问题不足,并将风险点梳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等级的风险点逐一细化风险防控措施。目前共排查出风险点78个,其中高风险点28个。

区纪委监委在开展拉网式排查的基础上,建立“提示单+销号单”的“两单”工作机制,以“清单式”“条块化”方式强化责任落实、明确监督职责。

此外,区纪委监委紧紧围绕“2+4+5+2”重点整治项目体系和“15+7”群众身边具体实事,盯住抓、持续抓,以硬实举措强力整治,让群众真切感受“不一样”。如认真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统筹“三清一促”行动,聚焦村级财务、合同、债务、工程等靶向发力,推动相关部门健全制度体系,促进农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有序推进殡葬领域专项整治,督促推动殡葬事业回归公益属性。统筹抓好涉企第三方服务机构损害营商环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问题等整治项目及保障救助资金发放、城镇燃气安全等民生实事,大力推进工伤领域、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两个本地“小切口”治理,交出了有质量的“数据账”“实事账”“制度账”。

“只有走进企业一线把脉问诊,才能真正了解企业所思所想……”区纪委监委相关工作人员在走访企业时说。

2024年,区纪委监委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为重心,立足职能职责,找准找实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推动一系列惠企促发展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助力经济持续向好。

出台《关于强化政治监督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区域模范建设工作方案》、搭建政治监督项目“6+N”框架、选定30个政治监督专题、累计开展监督检查126次、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200余个、发出问题整改提示单12份。聚焦“驻企专员”履职情况开展“一线研判、助推发展”——亲清调研走访活动,推动“驻企专员”积极解决涉企人力资源、基础配套、环境保护等问题297个。推动职能部门制定亲清政商交往清单,鼓励支持党员干部与企业间坦荡真诚交往。探索设立12个亲清观测站、选聘17名亲清观察员,鼓励引导企业踊跃参与清廉建设。

问需于企,问效于行。“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项目竣工验收一类事改革、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等开展政治监督,真正把监督做深做透,把问题找准整改,以高质量的政治监督,为全市乃至全省提供奉化实践样板。”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4年,区纪委监委深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在强力推进正风肃纪反腐的同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工作机制,以规范的制度为实干担当者保驾护航,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放手干事的底气,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打好激励担当“组合拳”,按照《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对推进改革、行业监管等重点领域干事担当的党员干部,积极运用容错纠错等措施,共为2名党员干部容错减责。

“在我心情最低落的时候,感谢组织为我撑腰鼓劲,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今后我会更加心无旁骛投入到工作当中,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澄清正名会议结束后,受到不实举报的某干部表示。

“对有问题的干部绝不放过,但也绝不能让好干部蒙受冤屈。”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及时妥善为党员干部澄清正名,既可以消除党员干部的心理负担,又能激励广大干部担当尽责,消除履职顾虑,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澄清正名并非“一澄了之”。据了解,区纪委监委不断加强澄清正名工作“后半篇文章”,在思想引导、工作支持、生活保障等方面给予关心和支持,对受到不实检举控告的党员干部及时开展“澄清两回访”,共为16名党员干部和4家单位澄清正名。

同时,加强与组织部门沟通对接,避免党员干部因受到诬告、错告而影响选拔任用、评优评先,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2024年以来,共打击处置诬告陷害行为1起1人,维护全区良好有序的涉纪信访举报秩序。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勤廉画卷,在砥砺奋进中展开;时代华章,在接续奋斗中书写。2024年,共同富裕在憧憬中拉近,奉城大地不断焕发新气象、迸发新生机。这背后,有全体纪检监察干部的忠诚履职与监督护航。

2025-01-24 改革创新激活“监督末梢”,提升监督治理效能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196631.html 1 3 忠诚履职 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