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雪雁
通讯员 蒋庚鑫
俯瞰奉城大地,一支“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头雁”队伍振翅高飞,率领着越来越多的“笃行者”“实干家”“弄潮儿”在乡村沃土和基层一线挥洒汗水、建功立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社会组织“群雁”齐飞、蓬勃发展,在各行业多领域大展拳脚、挺膺担当,民生服务有声有色,“鸡毛蒜皮”迎刃而解,城市活力澎湃涌动。
村社党组织和社会组织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只有携手共进、共融共济,才能变“单打独斗”为“握指成拳”。2024年以来,区委谋划部署六项“衣领子”行动,其中,双雁争鸣行动着力建强高素质“头雁”队伍,打造高水平社会组织“群雁”,推动村社“头雁”和社会组织“群雁”互融互促,以“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双雁”共促的雁阵格局赋能基层治理,探索共建共享共治共富的“奉化样本”。
锻强“头雁”
乡村振兴阔步向前
雁行万里靠“头雁”。翱翔于天际的大雁队伍中,最重要的是领航的“头雁”,方向正确,群雁才能振翅高飞。如何培育出有担当、能作为的村社“头雁”队伍?这是乡村发展、基层治理的“必答题”。
一个个“金点子”相互碰撞,一张张“好方子”接连出炉……去年5月,“党建联建促乡村振兴”共富围炉会第一站在尚田街道举行,来自政校企社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将“闲置家底”转化为“美丽经济”。2024年,我区召开共富围炉会13场,落地共富项目44个,让村党组织书记在一次次头脑风暴中开阔眼界、提升素养,用“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
以“知识盛宴”为村干部充电蓄能,以“揭榜挂帅”激活干事创业热情,以“张榜招贤”吸引人才登台亮相。去年,我区全面实施“百村揭榜挂帅”“百村奋楫领航”“百村晋位争先”“百村围炉图强”“百村立功创优”等“五百”新质行动,评选“百村立功竞赛”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发放奖励资金,全方位激励干部在乡村振兴的澎湃浪潮中施展才华。同时,我区扎实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行动,确保“蓄水池”充盈;实施“乡村人才回引”行动,发布乡村CEO招募令,吸引在外优秀人才、乡村运营团队、农创客等回乡创业,让乡村更具“人气”。
壮大“群雁”
社会治理活力涌动
点亮一盏路灯,照耀一方民心,小草电力志愿服务队从换灯泡、修电路的单一服务到多元帮扶,为民本色始终如一;辉映凡人善举,温暖社会角落,何美蓉道德模范工作室积极发起助残、助学、帮困、扶贫等社会公益活动,播撒爱的种子、传递爱的力量;走过万水千山,足迹遍布各处,绿叶志愿服务协会进村入户,为山里留守老人维修电器,传递爱心火炬;“村赛”引燃活力,对决扣人心弦,由区篮球协会承办、近十家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首届“雁阵和鸣”村BA篮球赛历时两个月,体育搭台,农文旅商唱戏,为乡村振兴添彩增色……
社会组织连民生、接地气,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福祉、健全服务供给、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区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达860家,成为奉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力量。
新时代赋予社会组织新使命,新征程期待社会组织新作为。“社会组织也有‘娘家’了!”去年7月,奉化区社会组织总会成立,这也是宁波市首个区级社会组织总会,破解了社会组织发展资源分散、力量薄弱等“成长的烦恼”,推动社会组织向规范化、品牌化、专业化成长。
同时,我区持续强化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护航社会组织行稳致远,开展“奉益创投”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围绕社区治理、“一老一小”、社会救助类等落实项目资金91万元,扶持项目40个,引导各类文化、体育、非遗类社会组织的成立和发展,落地各类文体活动200余场次;用好基层党校、区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资源,打造“群雁学堂”培训品牌,累计开展主题培训10余场,覆盖1100余人次;加强宣传引导工作,提高公众对社会组织的认可度和信任度,不断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赋能社会组织“茁壮成长”。
激活“双雁”
共富路径多方共筑
零散的农田变“景区”,万亩稻香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一列“动车”掩映在稻田旁,构建成“万亩方”动车共富驿站……在西坞街道,项目落地见效,产业红火发展,用好“跨领域、跨区域、跨层级”党建联建,“轨畅农兴·西坞共融”联合党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村社组织“头雁”和社会组织“群雁”互融互促,比翼双飞。我区在“村村联建”的基础上,创新“外部协同”联建模式,将机关、国企、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纳入联建范畴,推动政策、资源、力量在重点村社集结,目前已打造党建联建区域65个,建成共富工坊107家,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5000余名,人均月增收2600元,村均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下转第2版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