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江怿
当秋日的绚烂逐渐淡出舞台,万物缓缓步入沉寂的序章,初冬携一缕柔情,悄然降临人间。这个时节的溪口分外温柔,古镇上溪水碧绿、游客如织,山林间枫叶如火、杏叶金黄。暖阳如轻纱般覆盖在初冬的大美溪口,将世界点缀成一幅温馨而宁静的油画。挥别秋光,启幕四季的最后一场。岁月流转,溪口的美景在冬日迸发,溪口的美好也在冬日沉淀。跟随溪口镇—浒溪线—直高线—奉庆线这条初冬赏景路,让昏黄的余晖轻抚金黄叶子的同时也温暖你我疲于奔波终得闲暇的心。
来到溪口镇游玩,初冬时节的文昌阁一定会让你觉得不虚此行。文昌阁,又称奎阁、乐亭,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并在1987年按原貌复建,曾是蒋介石的私人别墅和藏书阁。文昌阁的建筑风格独特,块石垒台,青砖砌墙,飞檐翘角,绿荫环抱,整体建筑古朴典雅。登阁远眺,满目青山、碧波,剡溪风光尽收眼底。
在文昌阁的憩水桥前,一株树龄二百余年的“网红”枫香树已然披上橙黄色的新装。枫香树与憩水桥的“同框照”是文昌阁最标志性的热门“机位”之一,波光粼粼的剡溪与随风摆动的丰茂叶片在阳光的照耀下交相辉映,引得大量游客驻足观赏、打卡。
走出古镇,沿着浒溪线一路向雪窦山方向前进来到东山村,可以看到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东山村位于雪窦山山腰,视野开阔,晨看日出、夜赏明月,晴望古镇、雨观云海。近期,老路铺新石的朝圣古道变身“当红花旦”,成为了不少游客徒步的新选择。朝圣古道全长约3公里,起终点皆在东山村,因古道中段能够远眺雪窦寺弥勒佛像而得名。此时的朝圣古道披上了一层迷人的外衣,古道两旁,落叶铺满了小径,每走一步都会踩出沙沙的声响,与远处偶尔传来的鸟鸣交织成一首动听的初冬乐章。徒步在山林间,枫叶如火,银杏叶金黄,色彩斑斓,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随手一拍即是好风景。
过了东山村,从浒溪线继续往上至东岙村。东岙村坐落在雪窦山的西北,四面环山,是一个高山盆地。东岙村是远近闻名的花木之乡,走在蛤蟒坑自然村中,可以看到漫山的枫树已被染红,山坡上层层叠叠的枫叶相互掩映,与周围的青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阳光透过叶片,在大地上铺出点点橙红。溪水清澈,古桥横卧,古树和古宅分布在溪畔,虽然没有北国风光的胜景,却有江南水乡的雅致。位于东岙村西北面的商量岗海拔863米,夏季绿荫遮蔽,清凉无比,是避暑的胜地;到了初冬季节,漫山遍野的金钱松、水杉、红枫落叶洒满大地,铺出一条条五彩斑斓的落叶毯,是不少越野徒步爱好者的打卡之地。
从浒溪线上行过了徐凫岩,绕行直高线,这里也进入了最美季节,栖霞坑村是这条路线上的热门村之一。当步入有着“唐诗之路”之称的栖霞坑古道时,眼前的世界仿佛被色彩渲染开去,一幅斑斓的初冬山水画卷缓缓展开。栖霞坑古道修建于唐代,由奉化区溪口镇栖霞坑村经余姚市四明山镇唐田村至奉化区溪口镇壶潭村,全长约10公里,古道路面风貌古朴,保存完好,两侧密林遮道,群山环抱。此时的栖霞坑村正迎来“番薯热潮”,初冬的暖阳是晒制番薯粉的天然助手,乡间小道的两旁、村民家的院子中央、村中的晒场……只要有阳光的地方,就有番薯粉的身影,成为栖霞坑村一道靓丽的“秋冬限定”风景线。
离开雪窦山的怀抱,从奉庆线往西南方向驶入来到桕坑村。桕坑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剡溪九曲中的第四曲绕村而流,为村庄增添了灵动的气息。银杏作为桕坑村的一大特色,每逢深秋,金黄色的银杏林与翠绿的樟树群交相辉映,120余亩银杏林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尽染大地,从山顶到山脚,金黄色在林中蔓延,逐渐占据了主题色彩,阳光为每一片银杏叶都镀上了一层“金箔”,拿起相机随便一按便是绝佳美景。踩着落叶在林中漫步,如同穿梭在清脆的音符间。据了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桕坑村就陆续种植银杏,以此发展特色产业。若是天气晴好,银杏的最佳观赏期可从11月中旬持续到12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