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策”共筑校园交通安全防线

我区教育系统多维构筑平安上学路

龙津实验学校:“三护”行动,牵手平安

通讯员 庄莲冰 王欢 黄韬 陈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学校周边交通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区教育局紧盯重点难点领域,积极回应社会期待和家长呼声,持续强化部门间、校地间工作协同,进一步深化校园及周边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各校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在确保安全有序的基础上,不断对原有交通安全管理措施进行迭代升级。通过针对性、实用性、个性化的管理举措,为学生提供更安全、舒适、便捷的上下学交通安全保障,筑牢平安校园基石。

龙津实验学校周边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密集,上下学时段与上下班时间重叠,人流车流高度集聚,极易造成校门口交通拥堵。随着接送车辆逐渐增加和周边住宅小区入住率逐年提升,上下学时段交通压力进一步加剧,这将给学生上下学带来更多安全风险。针对这一难题,学校立足实际,开启“三护”行动,通过各方协作努力破局。

设立“家长护学岗”,家校携手“护学”。上下学高峰期,组织家长代表身着统一护学服,在校门口协助学生安全过马路,维护校门交通秩序。制定《家校公约》,明确家长接送上下学过程中的具体责任和义务,引导其依规守序。开设“家长课堂”,邀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经验背景的家长志愿者通过“案例解说”的方式,为学生带来生动有趣的交通安全知识课。“家长护学岗”等家校“护学”活动得到家长热烈响应,每年都有超过350名热心家长加入“护学”行列。

联合社会机构,校社携手“护行”。与公安部门紧密合作,学校进出交通组织方案得到优化提升,乱停车等违章行为被有效遏制,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得到显著改善。与交通等部门及属地街道联动,合理规划道路布局和交通流线,修复、增设安全隔离设施,确保交通顺畅与安全。与市场监管部门定期组织巡查,及时劝离流动摊贩,进一步减少拥堵。

全校共同参与,师生携手“护心”。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常规教学计划,开设交通安全主题教育课和多彩活动,通过校园电视台“云”宣传交通安全知识,设置“学生安全监督岗”,全面提高师生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及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三护”行动,龙津实验学校上下学时段交通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善,家校、校社间的沟通与合作也更为紧密。今后,学校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方式,不断优化和完善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管理体系,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安全、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岳林中心小学东南北面有一条长约500米,宽近3米的风雨连廊,这是我区首条“最美上学路”,一度成为网红打卡地。学校积极推进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共治,努力将“最美上学路”打造成“学生成长上学路”“学校文化宣传路”“社会最美影响路”。

围绕“最美上学路”,该校安全小分队手绘“步行、电动自行车、机动车三分离”放学示意图,直观展示放学时段人、车交通流线。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创编安全儿歌和文明诗句,择优张贴在校园围栏上,营造人人关注交通安全、人人遵守交通法规的氛围。学校美术社团绘制安全海报,制作警示锥筒,发起“一盔一带”倡议行动,相关作品被呈现在校园出入口等醒目位置,时刻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

在交通安全教育中,学校设置了集教师、保安、交警、家长志愿者及其他社会群防群治力量于一体的护学岗,共同守护“最美上学路”周边交通安全。该校还开设了交通安全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在校园电视台“岳小少年说”栏目围绕交通安全组织师生大讨论,聘请家长志愿者、社区志愿团和交警参与“平安童行”“安全线上家长会”等宣讲活动,在普及交通安全知识的同时,引导师生、家长将交通安全意识转化为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行为。

学校还着重引进了“智能放学系统”,第一时间向家长告知孩子的出入信息,并指引家长按时到指定区域等候。该校还将街道、社区及周边大厦等力量纳入智能上下学管理系统,上下学时段南门公共停车场可供家长免费短时停放,特定时段短暂关闭大厦部分道闸减少其他车辆进出,有效改善了上下学时段“最美上学路”周边的道路通行状况。

经过协同共治,“最美上学路”得到深度开发,成为学校不可分割的靓丽风景线和安全防护线。岳林中心小学将进一步征求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意见,不断完善“最美上学路”的功能和内涵,使其更加智能化、趣味化,为学生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

2023年9月,杭师大附属凤鸣未来学校成为我区第一所投用地下接送系统的学校。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该校现有的地下接送条件与不断增长的学生接送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突显,不仅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出行,也给学生带来安全隐患。

为此,学校综合考量周边道路情况、家长实际需求、学生年龄特征、校园场地容量等因素,通过整体规划、内部挖潜、家校协同等策略,在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下,打造“智能时空”接送系统,使接送更为人性、安全、透明、及时。

联合第三方开发停车系统管理平台,对停车场进行智慧化改造,进一步提高地下车库的使用效率。接送时,接送车辆按规划路线单向行进,配合学校错时错峰、地上地下双向放学模式,实现接送学生的车辆即停即走,有效提升停车位利用率。放学时,学生在教师带领下通过闸机进入地下接送区,按照不同的出行方式进入相应区域等候家长。向家长推送相应信息,告知家长从人行、车行入口进入对应区域接孩子,并依次有序离开地下车库。家长等候区电子屏幕同步显示孩子所在班级是否已经放学,方便家长及时掌握放学情况。学校还增设了物理隔离、分隔栅栏等,将教学区、学生活动区与车辆运行区明确分隔,实现人车分流,确保学生进出安全。

不少家长表示,有了“智能时空”接送系统后,进出闸机时都会收到系统推送的提示短信,不再需要长时间等候找寻,雨天也无需撑伞,从地下车库驶出到路面,全程不超过10分钟,真正实现了高效接送。

针对课后托管服务时间延长带来的接送难、交通堵等问题,莼湖中心小学在收到家长意见后第一时间行动,通过“夜间走访”“入户专访”“集中座谈”等方式,向700余名学生、家长征集问题建议60余条,总结梳理出“希望站点设置离家更近”“接送站点设施更新”等代表性、典型性问题和诉求。

学校根据搜集的问题进行系统剖析,两周内制定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并主动寻求属地街道、教育、交通、交警、公交等部门单位的支持,对学生接送专线公交“雏鹰专线”进行优化升级,努力实现学生乘得舒心、家长接得安心。

升级后的专线公交配合课后托管提供“延时服务”,将下午运行时间从原来的16:00延后至16:40到17:00,让托管后想乘车返家的学生都能如愿赶上专线公交。同时,按照校门、车门、家门“三门相对”原则,根据学生家庭居住地重新优化设置专线公交停靠站点和接送路线,以村为单位取“最大公约数”,尽全力减少学生到站后的返家距离。借助相关部门与属地力量,对接送专线上的各站点进行改造提升,完善硬件设施,减少安全风险,并号召家长志愿者参与站点管理,让学生乘车、归家更便利,更安全。

升级版的“雏鹰专线”有效改善了学校门口上下学交通拥堵的情况,解决了家长接送孩子的难题,也保障了学生的上下学安全。学校将协同联动属地政府、部门、社区和家长,合力汇智,不断完善常态化“校家社”护学模式,打通校门、车门、家门“三门”的联通之路,为学生安全到家“最后一公里”保驾护航。

2024-11-20 龙津实验学校:“三护”行动,牵手平安 “一校一策”共筑校园交通安全防线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185502.html 1 3 我区教育系统多维构筑平安上学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