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玲红
为全面提升残疾人服务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贯彻落实省残联、市残联对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的要求,区残联将于10月1日正式启动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调查,从队伍建设、培训提升、场景应用、业务融合等多方位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顺应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的基础数据,并研究开发残疾人专题数据库,依托大数据抓实数据共享、核查,做好相关信息数据实时动态更新。
完善机制 高效推进调查工作
长期以来,区残联持之以恒地把残疾人状况调查工作作为履职尽责的重要抓手,成立状况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理事长担任组长,部(所、中心)负责人为成员,下设综合组和技术保障组,推动实现齐抓共管。
对于残疾人状况调查,领导高度重视,落实工作经费,切实保障工作所需人、财、物等。同时,成立状况调查工作联系会议办公室,听取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开展情况。召开状况调查工作会议,对入户指标、入户前联系沟通、入户登记表填写、动态更新App采集和残疾人专题应用模块使用等业务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和指导。
相关工作人员还通过走村入户带动残联工作重心下移,认真开展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信息采集、审核录入、质量督查、安全管理等,确保调查率达到100%。在调查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统计法律法规,确保调查数据安全可靠。
创新引领 推动数据融合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调查的科学性,区残联积极探索大数据应用方式,建立残疾人基本状况专题数据库。该数据库整合了来自省残联、省医保局、市公安局等16个部门的44张数据表,通过数据回流、数据接口查询等多种方式,打通残疾人证、婚姻、户籍、社保、无障碍、就业、受教育程度等业务的数据壁垒,形成残疾人基本信息、残疾人参保信息等15张残疾人专题数据表,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数据协同管理。
在此基础上,区残联开发残疾人基本状况数据化产品。从调查表模型设计、数字化产品应用到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的信息共享、数据比对等工作环节,数据已覆盖全区约1.4万名残疾人。在残疾人专题应用场景赋能下,排摸残疾人情况的工作强度和难度有所下降,而查询效率得到提高,过去需要14天完成的查询工作,如今优化为几分钟便可查询完毕。在入户调查前,调查员通过专题数据库打印残疾人调查表或残疾人调查信息采集表,了解残疾人调查登记工作相关信息。在调查中,调查员采取入户方式核对、了解残疾人基本状况,掌握残疾人服务需求,并采用“采集+确认”方式,利用残疾人调查移动终端App采集录入信息,提高工作灵活性。
数据赋能 提升精准服务水平
为确保调查数据的可靠性和时效性,区残联进一步抓实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区、镇(街道)残联在状况调查时,跟踪调查数据,采用差异统计方式,线上验证残疾人专题数据库数据与实名制调查数据的一致性,帮助调查员理清残疾人不清楚、讲不清的调查内容,减少来回奔波的麻烦,节约人力、时间,提升核查工作效能。
区残联还充分利用调查数据成果,支撑助残业务的快速开展,进一步完善开发服务数据分析机制和数据应用机制,推动数据的多维度、多层级应用。残疾人专题数据库支撑了残疾人证注销、惠残政策享受等助残工作预警应用场景。同时,区残联可依托数据动态变化,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的依据,为相关部门推进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持。比如开展未参加或中断社会保险的残疾人社会保险政策宣传时,可定期通知残疾人办理家庭医生签约、分析就业情况等,从而不断健全残疾人组织,选优配齐残疾人专职委员,完善村(社区)残疾人服务场所配置,多维度提升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提高残疾人的生活幸福感。
区残联以创新引领和数据赋能为抓手,全力推进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调查。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数据融合和应用以及提升服务精准度等措施,区残联将为残疾人提供更加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