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琼
通讯员 奉才轩
“这种材料由可降解、可吸收的聚合物组成,适用于神经离断、缺损情况下的修复。”日前,宁波光远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可吸收外周神经修复材料医疗器械注册证,这是全省首张神经修复材料医疗器械三类注册证。
随着“浙江首张”出炉,标志着奉化不仅在医疗器械产业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更收获了一块含金量十足的“人才招牌”。可以预见,未来,我区将在吸引顶尖人才、构建产才融合等方面实现更多可能。
“人才链”赋能“产业链”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人才支撑。对于正处于产业转型关键阶段的奉化来说,如何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为新质生产力注入人才动力?
2019年,可吸收外周神经修复材料项目负责人、宁波光远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许杉杉,在优越人才政策和良好投资环境的吸引下,落户到奉化。“当初到奉化创业的选择太对了。在最困难的时期,奉化为我们提供了场地、生产指导,以及各类人才项目政策兑付,为项目落地和发展扫清了很多障碍,现在我们可以安心向产业化迈进了。”光远致信负责人周行杰说。
“引进一个领军型人才,带来一个专业性团队,培育出一个新的增长点,带动一个产业新发展。”这是奉化人才工作者的共识。2021年,在许杉杉的推荐下,博士徐新峰来到奉化驻武汉人才工作联络站。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同年10月,徐新峰成立宁波腾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风力发电增功降噪防护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与生产。在腾燊科技稳步前进的同时,徐新峰积极牵线搭桥,将“以才引才”的接力棒交到了他的同学王峰博士手中。随后,王峰来到奉化成立宁波京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新能源汽车行业高端功能材料为主要产品,聚焦高填充磁性功能复合材料和光学调控功能材料两大类高端功能材料的研发与生产。
“以才引才”接力赛不断放大“葡萄串效应”,拓宽奉化人才“朋友圈”。近年来,我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创新强区”首位战略,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和领军型创业项目招引双攻坚行动,聚焦“高精尖缺”领域,围绕“一大一高两新”主导产业,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打造创新人才“蓄水池”。
上半年,我区新推荐申报国家级人才155名,完成率居全市第一;新增数字高技能人才1890名,领跑宁波各区(县、市)……在我区交出的“人才答卷”上,人才总量不断增大、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为产业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关键小事”就是“头等大事”
“奉化将坚持以最高礼遇、最大诚意向人才致敬,全方位、高质量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今年4月,区青年理想生活周暨“双创”青年博士发展大会举办,向全国青年人才发出青春集结令,邀请青年人才共赴一场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凤麓之约,承诺人才的“关键小事”就是奉化的“头等大事”。
“人才公寓配套设施齐全,拎包就可以入住,租金又便宜,对像我一样刚到奉化工作的人来说,非常友好。”刚到宁波海上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入职的小唐说。
为打造“最懂青年”的人才生态,我区持续优化“1+4+X”人才政策体系,描绘宜居、宜业、宜娱的“一廊一街一中心一家一站一大厦”青年人才风景带,常态化开展“我与书记面对面”奉籍学子座谈会等活动,吸引青年人才返奉就业、来奉创业、留奉无忧。去年,我区新引进青年大学生人数增幅达37%。
同时,我区对人才的支持力度层层叠加。创新打造“人才+资本”金融品牌,累计为人才企业发放贷款超2亿元,为人才企业发展引来“金融活水”;提质扩面“奉化人才银行”,合作银行增至5家,迭代升级“英才贷2.0”,创新推出“融e贷”“人才企业贷”等金融产品;出台企业金融支持人才创业创新政策,助力人才企业发展,畅通企业资本对接渠道;搭建“周周融”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开展资本对接、企业融资200余场,为人才企业精准解决融资难问题。
此外,我区创新人才服务模式,开设奉麓青研院课程,建立创新创业赋能联盟,整合“人才之家”、奉麓青研院等服务载体,为人才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全要素的交流平台,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的同频共振。
“政策变量”带动“提质增量”
“人才市场价格发现机制,是我们推出的一项创新改革,还制定出台‘凤麓精英’评审办法、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奖补办法、优化升级薪资奖励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组合拳’,本意是‘破四唯’‘立新标’,让企业人才不被埋没。”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薪资奖励政策已累计惠及26家企业,共发放奖励500余万元。
人才政策是人才工作的“生命线”。我区通过不断“上新”的人才政策,以更“实”的行动求贤若渴,更“准”的政策量体裁衣,更“诚”的生态打造强磁场。近三年,已累计吸引超1000名高层次人才、4万名大学生扎根奉化。
今年以来,我区扎实推进“三支队伍”建设,加快释放人才集聚的规模效应、乘数效应,持续擦亮“最美桃花源、最好青创地”城市品牌。
高素养劳动者队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为此,我区深化新时代“奉化工匠”培育工程,举办“凤麓杯”职业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代评、以赛促训形式评选技师人才78名,“奉化大工匠”“奉化杰出工匠”“奉化工匠”36名。
城市里发光发热,乡村中亦大有可为。今年,全区新培训高素质农民143人、实用人才458人,新增农创客160人。去年,我区率先成为宁波市乡村CEO运营试点。如今,我区9个试点村成功签约乡村CEO(团队),52名专业乡村运营人士进驻,落地项目22个,吸引资金超3800万元,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