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琳:在山水间打造一个未来社区

记者 邬怡灵

赵雪雁 何腾涛

通讯员 江怿

自画像

姓名:陈琳琳 宁波栖沄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项目合伙人

产业领域:农文旅融合+乡村文旅文创

特长:打造文旅创意空间、内容运营

栖霞坑村,位于溪口镇西部四明山区腹地,千年古村,山水环绕,村民世代沿溪而居,古道蜿蜒,唐诗遗韵依旧。来自福建省漳州市的陈琳琳因机缘巧合踏入这个静谧的古村,开启了她的创业旅程。

陈琳琳从小生活在海岛城市,广袤的大海已经成为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风景,因而溪口灵秀的山水吸引了她的目光。2018年,陈琳琳首次来到栖霞坑村,被这里的自然风光深深打动。她下定决心,卖掉老家的房子和汽车,租下栖霞坑村一座老宅,正式开启了她的乡村文旅创业之路。次年,她作为公司代表启动了“沄野和光”文旅项目。在短短五年内,陈琳琳不仅在村里开设了高端民宿,还打造了咖啡馆、餐厅、美学手作工作室等配套业态,让这个原本宁静的山村逐渐焕发出新的活力。

栖霞坑村作为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然而,面对村中八成以上村民年龄超过60岁的现状,如何盘活老屋、闲置空地,让古村焕发新生,成为摆在村两委和陈琳琳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文旅项目与乡村是水乳交融的共生关系,一时的游客潮并非最终目的,村庄可持续发展才是关键。”陈琳琳和设计团队认为,只有深度挖掘村庄的文化底蕴与自然资源,才能让栖霞坑村在未来可持续发展。团队设计的民宿采用瓦片屋顶、朴拙外墙,与传统村落融为一体。此外,村里闲置的水电站被改造成艺术空间、酒吧、餐厅等综合业态,既保留了村庄的原始气息,又为游客提供了多元体验。

“真正吸引人的乡村旅游,不是停留在单纯的住宿体验上,而是与自然和农事的深度互动。”为此,陈琳琳和团队策划了许多基于四季变化的乡村活动:春天挖笋、打青团;夏天溪中嬉水;秋天徒步赏枫、观银杏;冬天围炉烤火,感受山间静谧……这种“去住宿化”的理念,让游客能够真正融入乡村生活,不仅是短暂逗留,更是在山水间感受四季流转。该模式迅速受到市场的欢迎,去年,栖霞坑村日游客接待量最高达3500人次,全年游客量突破10万人次。

去年年底,陈琳琳迎来了一个新身份——栖霞坑村乡村CEO,这让她肩负起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责任。栖霞坑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但要让这些资源真正转化为经济效益,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陈琳琳与村干部一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需求,探讨如何盘活闲置资源、推动村庄的市场化运作。她不仅策划了地瓜王争霸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村民踊跃参与,还推动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为年轻人返乡创业提供更完善的生活配套。“如何让更多年轻人回到乡村,并在这里生活得舒适、安稳,是我们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陈琳琳说,团队推出了“新村民计划”,为那些向往乡村生活的年轻人搭建一个共享平台,帮助他们创业、就业,与乡村资源深度链接。

通过引入手作工作坊、文创活动等项目,这些新入驻乡村的年轻人可以在文旅业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稳定的收入,逐渐融入乡村生活。如今,栖霞坑村不仅是陈琳琳创业的舞台,更是她心中的第二故乡,她将曾经在厦门工作时的家当全数卖掉,一心扎根在这片古老的村庄,立志要“干个二十年”。对于村庄的未来,她早已勾画出一幅蓝图——整合闲置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共建一个现代与传统并存的乡村联合体。

文旅与乡村的发展,是一个相互滋养的过程,在这片山水之间,有一群人正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而陈琳琳与栖霞坑村的故事还远未结束……

陈琳琳(左一)正在与乡村运营团队成员开会

2024-09-13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174744.html 1 3 陈琳琳:在山水间打造一个未来社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