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绘出奉化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记者 王璐 马乐乐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我区持续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培育了一大批现代“新农人”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在不久前发布的“2024年度浙江省乡村振兴共富青年先锋‘青牛奖’百强人选”名单中,奉化区就有2人成功入选,这引发了人们对“新农人”的关注。

“慧”种植培育高产“桃经济”

在锦屏街道奉化九岙农场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这次“青牛奖”的得主之一——应可辉。他毕业后曾从事国际贸易工作,因心系家乡最终选择回归乡村,将水蜜桃园作为他施展才华的舞台。

返乡后,他承包了150亩山地建立高山水蜜桃种植基地,将自己学习与工作的优势与本土实际相结合,引入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创新的经营模式,使得水蜜桃园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跟传统水蜜桃种植不同,他实行数字化管理,为桃园注入满满科技感。他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水蜜桃生长环境、生长过程、病虫害情况等情况进行精确监控。此外,他还主动承接建设浙江省农科院数农所乡村振兴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引入奉化水蜜桃防伪溯源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果园农事数字化记录、奉化水蜜桃专用防伪二维码标签应用和智慧田园数字名片展示等,进一步提升了水蜜桃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目前,他已实现水蜜桃年销售额300万元,带动周边50户农户增收。

另一方面,他延长水蜜桃产业链。考虑到水蜜桃以软质型品种为主,汁多味甜,但采后不耐贮藏,且每年只有一季,市场以鲜销为主,浪费的果品多等现状,应可辉引进日本水果加工工艺,与农科院合作开发了翡翠幼桃、桃花醉、桃胶仙露等10余款产品,建立品牌“桃蹊”,投入产线,解决了水蜜桃一年只销售一季的难愁问题,有效解决了桃农约100万公斤的滞销桃。

耕海牧渔建设“蓝色粮仓”

践行大食物观,就要立足实际,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奉化,依山靠海,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蕴藏着丰饶的海洋物产,拥有建设“蓝色粮仓”的坚实底气。

近年来,在奉化,有一位青年像重视耕地一样重视海域,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海洋开发,唱响“海洋牧歌”。他就是此次“青牛奖”的另一位得主——舒开河。

舒开河硕士毕业后,决心当新时代的青年养虾人,于是便扎根裘村从事南美白对虾养殖。2022年,他创建宁波市君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马头村承包了120余亩土塘,与同专业的1位博士、2位硕士人才共同落地裘村,建设全区首个小棚对虾生态养殖基地。2023年正式投产以来,已建成108个小棚养虾池,总养殖产量达40万斤,总产值近70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15个,指导当地1个养殖场实现转型升级。成立以来,君和水产获得了奉化区级青创农场、奉化区博士创新站等多种荣誉。

“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技术创新,改善裘村当地养殖体系,推动对虾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共同助力打造具有裘村特色的对虾养殖产业体系,为家乡的水产养殖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谈及未来,舒开河充满信心。

耕文于野唤醒乡村活力

文化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精神象征,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奉化的这些“新农业”通过艺术创作、文化活动、教育推广等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赋予乡村文化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在应可辉这里,我们也听到了他关于桃园的畅想,看到奉化乡村发展的“诗和远方”。“我们已经初步建好了观赏步道、咖啡厅等休闲设施,三产融合的桃园是继农业提质增效、深加工拓展开发后的水蜜桃种植3.0版本的畅想。”应可辉指着前面一片施工区域说。3.0版本的桃园建设完成后,将举办水蜜桃采摘体验等活动,将游客带入水蜜桃的世界,让大家在欣赏桃园美景的同时,感受乡村的宁静美丽与自然淳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我们这一辈年轻人深感责任重大。接下来,我也要结合自身所长,推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为做强特色产业、建好美丽乡村、促进共同富裕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谈及未来,他信心满满。

此心安处是吾乡。如今在奉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到家乡、留在奉化,深耕奉城这片土地。这离不开政府普惠性政策扶持,在项目审批、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的政策支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越来越多“新农人”的出现,奉化推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动能将更加充沛,高质量发展路将越走越宽。

2024-09-06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173351.html 1 3 “新农人”绘出奉化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