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巧丽 虞金辉
通讯员 段凌云
冰皮榴莲、红酒蔓越莓、抹茶奶酪……尽管近些年月饼的新口味层出不穷,但仍有不少人惦记着那一口老底子味道,尤其是大多数本地人都表示街巷里制作的老底子月饼才是真正的中秋舌尖记忆。距离中秋佳节还有一段时间,我区各月饼店已飘出阵阵香味,勾动着大众的味蕾。
深受市民喜爱
“老底子”月饼才是中秋顶流
8月22日,记者来到位于西坞街道孔峙村的东升食品厂,负责人李世强和几位师傅正在月饼生产车间里忙得热火朝天,和面、拌料、包馅儿,压制成团的月饼被分盘整齐摆放等待烤制,随着一排排泛着诱人色泽的苏式月饼再次从眼前200℃高温的烤箱里推出,扑鼻香味顿时弥漫在整个车间。“今年,我们从7月12日正式开工,目前工作时间是从上午8点到下午4点,平均每天烤1500公斤左右,有时遇上订单体量大,加班也是常有的事。”从1983年就开始做月饼的李世强,到现在已积累了不少稳定的老客户,北仑同盛、鄞州世纪百联……谈及长期合作的200余家商超,李世强如数家珍,脸上尽显自豪。
目前,食品厂的工人都是附近几个村庄的村民,做出来的月饼,自然也带上了年代独有的“记忆”。“咱们宁波地区的老百姓普遍对芝麻、苔菜、百果和豆沙这几个传统的味道情有独钟,在中秋吃月饼,不只是习俗,更是文化传承和情感认同。”李世强说。
销往全国各地
“好评”是坚持传统手工艺的动力
撒上细细的面粉、拿起擀面杖,摊平、折叠,王乾松师傅的一番操作行云流水,几经反复,裹好油酥的面团已成了松软又不乏弹性的月饼皮,准备进入下一道工序。在西坞街道康亭村的昇仟食品厂,作为宁波苔菜饼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的王乾松与一双儿女正为即将到来的中秋紧张备货中。
“传统手工艺制作的月饼,很是考验制作人的‘手上功夫’和经验,力道、温度、湿度,都会影响月饼的口感,这也是机器无法比拟的。”王乾松的女儿王燕告诉记者,老底子月饼虽然做起来更费心费力,却深受宁波人的喜爱,有位远在新加坡的华侨,每年都会托他的儿女订购一些,小小的月饼不只是月饼,更承载着他对故土风物的眷恋,慰藉着他的思乡之情。
近几年,通过各大电商平台,昇仟月饼带着宁波的“传统文化”去往了全国各地。许多客户在品尝了昇仟月饼后,会好奇地评论“为什么芝麻口味那么香”,王燕总是会耐心回复和解释“用于手工拌料的芝麻馅是自己现炒现做的”,把本地老底子美食文化毫不吝啬地分享给大众,而每每收到消费者的好评与肯定,王燕则表示信心更足了!
坚持守正创新
把老底子“金招牌”擦得更亮
近几年,不管是机器月饼的价格和体量优势、还是市面上五花八门的“新生力量”,都对这些匠心独具的传统手工艺老店造成了不小冲击,同时也激励着不少老店主动求变求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得一席之位。
“这几年,我们观察到市场上一些颇具中式传统美学风格的下午茶热度不减,因此除了开发新的口味,也跟一些酒店主动对接,让传统特色风味小食以‘下午茶’的方式呈现在众多年轻群体面前。”王燕告诉记者,除了不断地挖掘市场的消费潜力,店里还和区非遗馆合作,以研学的形式推动本地老底子文化向群众的生活延伸,让这块“老”而不“旧”的金字招牌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