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贤君)乡村博物馆,承载乡村历史与文脉,是根植于乡村、留住乡村记忆、文旅融合背景下应时代而生的产物。8月初,浙江省文物局公布37家2024年浙江省第二批乡村博物馆名单,我区松岙镇卓兰芳纪念馆入选。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卓兰芳纪念馆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松岙红色文化的基础和优势,积极开展乡村博物馆创建工作。今年,该馆全力实施红色遗迹提升改造工程,进一步提炼其中的精神内核和文化魅力,深入揭示其时代价值,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搭建有力支撑。推出“共尝忆苦思甜饭”“重走红色步道”等系列活动,通过沉浸式参与,丰富红色教育内涵,提升教育实效。为让乡村博物馆“活”起来,充分展示、传播更多乡土文化,该馆着力增加藏品数量,新增或改造展示柜、展牌与相关标示牌,制作宣传册,提升硬件等。在馆内创建“红礼间”文创馆并以传承、创新的方式推出“滨海田园·红色松岙”文创伴手礼等以红色为主题的文创产品,让红色文创产业成为红色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热点、新补充。
挖掘当地乡贤英才,讲好乡村故事,树立乡土文化自信。用好红色资源,抓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设计“初心课堂”等红色党建教育课程,分类建立主题教育宣传志愿者队伍10支,精准开展党课进乡村入礼堂、进企业入车间等“五进五入”活动,激活红色记忆。与宁波财经学院象山影视学院开展深度合作,红色话剧实践基地落户松岙中心小学,创作并排演首个以卓兰芳烈士事迹为主线的舞台剧《红色火种——卓兰芳》。开展交流活动,为乡村博物馆建设提供更多智慧支持。开展对馆藏资源与属地文化二次创作,为研学活动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域文化,为毕业后投身地域文化发展提供认知与情感基础。保护好、利用好文化遗产,助推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从而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打造“红色之旅”特色路线,制定专属红色菜单,推出以卓兰芳纪念馆为主线,其他红色阵地为支点的红色研学路线,将该镇域31处革命暴动交通联络等景观节点串联成线,把“革命星火”化为“燎原星空”,提升红色旅游影响力。同时以传承、创新的方式推出“滨海田园·红色松岙”文创伴手礼等以红色为主题的文创产品,让红色文创产业成为红色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热点、新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