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琼 虞金辉 通讯员 范佩佩 姜闯)“大家先坐下,我们在这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问题理清楚、把道理说明白……”近日,在尚田街道广渡村新时代“枫桥式”基层治理工作室里,原本言辞激烈的村民周先生,在村党总支书记周未军、村社治干部朱玲菊以及两位村道德庭代表组成的调解团的劝说下冷静了下来。
记者了解到,2023年底,广渡村村民王某欲将经营的化肥店进行危房原拆原建,村委会要求其在房屋解危建设时退进马路1米,房屋高度与邻户持平。起初王某与村委会达成一致,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王某反悔,不想退让1米且高度超出邻户1米。该举动不仅造成了驾驶视线盲区隐患,而且邻居周先生的房子采光受到严重影响。
在收到周先生的诉求后,尚田街道建管办负责人、广渡村两委会干部对王某进行入户协调,讲清房屋危房解危政策和街道的道路规划方案。在调解团多次协调后,王某意识到危房解危政策的刚性原则,表示会按照规定标准来实施解危。
日前,记者来到现场,原本紧挨马路的围墙后退了1米,而围墙高度也从原来的3米降低到2米,周先生的房子采光也不再受到影响。“工作室处理问题交关快,我反映后,调解团就上门来现场查看情况。事情解决了,心里的大石头也落地了。”周先生点赞道。
“不及时处理这些邻里矛盾,很可能会小事变大事。在新时代‘枫桥式’基层治理工作室里,村民的‘急难愁盼’在源头得到解决,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周未军表示。
同样的“急难愁盼”化解亦在大岙村上演。前不久,大岙村新时代“枫桥式”基层治理工作室用耐心解开“矛盾之铃”。村民周某孩子遭马某孩子殴打,马某拒绝赔偿,造成了2户家庭的矛盾。党员和网格员排摸出该问题后,村干部和社区民警耐心上门劝说,马某及其孩子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赔偿医药费,孩子也反省了自己的鲁莽行为。
这正是尚田街道创新推出新时代“枫桥式”基层治理工作探索矛盾调解的新模式,让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打造基层治理新“枫”景。今年以来,为构建街道和谐稳定的基层治理局面,不断提高矛盾纠纷处置水平,尚田街道充分利用专职网格员排查、社治干部接待、村级班子成员调处、道德庭议事等工作载体,以新时代“枫桥式”基层治理工作室为平台,形成一、二级事件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全力创建“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式”基层治理示范村庄,并将大岙村、金地寺村、广渡村作为创建示范村庄。
“让及时知、及时解成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制度最明显的优势,通过把多方资源调动起来,扩大基层治理‘朋友圈’,让服务沉下去,和村民面对面,筑起化解矛盾的‘第一道防线’,维护辖区的和谐稳定。”尚田街道党工委委员沈培龙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