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冬波
近日,政协莼湖地区工作委员会在“智慧海洋”委员工作室召开“15分钟为老助餐生活服务圈”建设专题协商,莼湖街道相关领导及相关村党组织书记、部分政协委员等参加此次专题协商活动。
会上,莼湖街道民政工作负责人介绍了辖区内老年食堂建设情况。目前,莼湖已建成缪家、章胡、西谢等5个老年食堂,其中,河泊所村老年食堂已为开放做好全面准备。此外,后琅片区以兴化村老年食堂为阵地,辐射拓展周边村庄助老送餐服务,覆盖老年群体70余人。近年来,莼湖街道积极引入民间力量、链接社会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如,洪溪村以红日养老院“阳光厨房”为载体,拓展“助老送餐”业务,覆盖鲒埼片区180余名老年人,据统计,目前莼湖每年“为老助餐”服务可达25万人次。
在随后进行的交流发言环节,政协委员们一致认为,老年食堂这一举措让民众真切感受到实惠,加之“助老送餐”服务,值得肯定和推广。村党组织书记代表表示,开办老年食堂是符合村民利益和诉求,但目前老年食堂建设运行建立在村级集体经济强力支撑基础上,而后继乏力也成为当前老年食堂的首要难题。委员林国存认为,目前莼湖辖区内老年食堂还存在分布不平衡现象,鲒埼片区、后琅片区积极性高、覆盖面广,但莼湖片区、桐照片区覆盖面小,尤其桐照、栖凤两个人口基数庞大的渔村,常住人口约2.5万人,却均没有属于本村的老年食堂及“助老送餐”点,建议区民政部门加强在特大村的布点规划。委员王伟岳认为,目前政府“为老服务”内容和渠道不断丰富,相关举措符合当前加快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实际需求,希望政府部门围绕老年食堂和居家养老服务站这两块资源阵地,进一步引入民间资金和志愿服务力量,将老年人形象管理、家电维修、心理调节等项目纳入“为老服务”范畴中,推进服务模式向制度化、规范化、采购化转变,增强“为老服务”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