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巧丽
通讯员 刘佳文
近日,岳林街道迎恩未来社区的亲子教室内,师傅正在紧锣密鼓地加装纱窗,不多时,包括亲子教室在内的诸多居民活动空间都安装上了隔蚊纱窗,引得居民驻足,为社区的“细心”“暖心”“贴心”点赞,而这全都要得益于一本“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是社区工作者手中的宝贵财富。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记录本,更是连接居民与社区情感的桥梁。不管是家长里短的琐碎,还是关乎社区发展的大事小情,都在此被记录下来,成为社区不断改进工作、优化服务的重要依据。
“小区观景河旁边的扶手断了,晚上的时候看不清楚,容易掉下去。”“小区儿童乐园能否增加2张户外围棋桌?”“楼上的居民半夜下班太闹,根本睡不着,社区能帮我们协调一下吗?”……在每周的社区例会上,“蓝精灵”网格宣传服务队迎恩分队的网格员会将记载着满满民情民意的日记本取出,就各自分管片区走访中记录的民情以及处理结果进行汇报。
迎恩未来社区现有居民5400户,常住人口12000余人。在辖区内7个居民小区中,涉及业态丰富,既有拆迁安置小区、商品房,又有楼宇、商场、医院、学校,这也意味着在日常的社区治理中,常常要面对繁复冗杂的治理难题,而社区“民情日记”就在这一现实困境下应运而生。
“通过‘民情日记’,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居民的需求。在面对社区矛盾和纠纷时,我们不再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处理方式,而是更加注重情感共鸣和人文关怀。”迎恩未来社区网格员鲍旭表示,自从有了“民情日记”,大家更能站在居民的角度思考问题,用真心和耐心去化解矛盾,让居民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和关怀。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看似落后于时代的“土办法”,不仅有效解决了问题,还增进了邻里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民情日记”作为社区情感治理的重要载体,不断提升着社区服务水平,成为社区与居民共同绘制社区治理蓝图的重要工具。“截至目前,我们已收集民情141件,处理完成103件,剩余的全部在跟进落实中。‘民情日记’也是社区落实‘四百’网格化服务、夯实基层治理底座的重要抓手。”迎恩未来社区党委书记杜幼娜告诉记者,社区还会通过组织居民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邀请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决策过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民主参与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还凝聚了共建“我们的家园”的共识,得到了居民的广泛好评和认可。“我们将继续坚持这一做法,不断探索和完善情感治理机制,努力打造一个更加和谐、温馨、美好的社区家园。”杜幼娜说。
近年来,我区各社区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模式,以“民情日记”为载体,深入实践情感治理,有效推动社区治理水平提升,构建和谐、文明、有序的社区环境,不断增强群众满意度、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