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糜倩雯 通讯员 马碧幸)大暑小暑,上蒸下煮。近日,气温一路飙升,持续的高温闷热下,中暑患者人数大幅增加。记者从区人民医院了解到,医院急诊科几乎每天都要接诊好几例中暑患者,近一周以来,共接诊10余例中暑患者、3例热射病患者。
“医生,我爸爸晕倒了,快给他看看。”7月9日下午2时左右,区人民医院来了1名因中暑晕倒的患者。医务人员迅速将患者王老伯(化名)送进抢救室,发现老伯面色苍白,意识不清,全身大汗淋漓,经检查,王老伯体温41℃,心率128,血压85/48mmHg,情况较为紧急。后经过治疗,老伯脱离危险。
据了解,王老伯在午后惦记着自家田地里的庄稼,便顶着烈日耕作了许久,后因体力不支返回家中。“下午日头大,又闷热,我爸爸在地里忙起来顾不上喝水,回家后精神很差了,我们赶紧送到医院来。”王老伯的儿子说。
“在高温、高湿环境工作或学习,一定要注意休息,最好每30分钟左右就到阴凉通风处休息5至10分钟。同时,需要重视先兆中暑症状,一旦出现头晕、大汗、乏力、口渴等,要及时调整纠正。一般体温超过40℃的重症患者,应在30分钟内降至40℃以内,否则会很危险。”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杨明玮说,“当出现中暑情况,应先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并适量饮入饮用水、盐水最佳,来缓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如感不适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