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整治“促蝶变” 赋能全域向“美”而行

——区综合执法局统筹推进全域环境大提升

通讯员 竺斐 庞媛媛 王洁琼 潘璐瑶 王怡

一城之美,始于颜值,源于管理,见于细节。近年来,我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破除城市顽疾,推动全域环境提升成了刻不容缓的议题。为此,区综合执法局全面“问诊”城市顽疾,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民众需求为先,变“急难愁盼”为“巧干实干”,全面推进噪声油烟、“一跨六乱”、不文明养犬等专项执法整治行动,以“内外策应、全面打响”的战术向顽疾治理“宣战”。

以增值服务理念提升行政执法质效,开展周末马路骑行、蹲点基层调研、包片联系执法等一系列“马路办公”行动,坚持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实现市容环境问题“路上找”、解决问题“现场办”。

周末马路骑行,现场发现问题。部署安排区综合执法局领导班子成员每周末进行1次骑行。聚焦市民群众反映强烈、投诉较多的市容环境问题,制定每月骑行主题,重点巡视主次干道、商业大街、公园广场等点位,根据问题权属派发至责任单位进行限时整改、挂牌督办、对账销号,做到问题巡查全覆盖、无死角。

基层蹲点调研,现场研究问题。树立“出门即上班、上街即执勤”的工作作风,坚持一线为先、向基层倾斜。围绕实操办理一个案子、上街执勤一日、协调解决一个疑难问题、提出一个合理化建议、发现一批优秀年轻干部的“五个一”举措,多听第一线声音,多看第一手资料,摸清情况、找准症结、发现典型,进一步摸清基层一线执法现状,切实增强领导班子服务基层、实战实效能力。

包片联系执法,现场解决问题。将辖区中队划成4个片区,形成“154N”执法监管一体化运行架构,实现“中队吹哨—片区支援—检查督促—结果反馈”的闭环处置模式,达成片区内信息共通、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效果,倒逼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变革重塑,推动执法工作流程再造、多跨协同、质效提升。

六月一到,与气温一同飙升热度的还有奉化冷饮。为确保消费者饮食安全,体验高品质餐饮服务,擦亮城市名片,筑牢安全防线,区综合执法局按照“细查、严管、实改”等要求开展冷饮行业专项检查行动,通过事前指导、联动检查和宣传引导等方式,践行宽严相济监管理念,平衡好社会管理和民生需求之间的关系,助力奉化冷饮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事前检查,精细治理。对网红冷饮集中区域开展拉网式检查,通过“店主自治、群众监督、执法兜底”三方共建模式,将常态执法与服务指导相结合,定期对辖区内冷饮店铺进行现场指导,实现“一张清单厘隐患”,提前介入解决油烟直排、污水直排、噪声扰民等冷饮店常见顽疾。

联勤联动,扫除“盲点”。充分发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成效,向区市场监管局、区水利局、区住建局、区消防大队等条线力量邀约进行“综合查一次”,统筹开展跨部门联合检查,在行政检查中,主动亮码,推动行政检查全链条上平台。对是否存在无证经营、价格欺诈、食品质量安全、噪声污染、乱排污水、燃气使用不规范及未配备必要消防设施等情况进行重点检查,以“一次检查、一次到位、全面体检”做好冷饮行业监管服务“加法”,执法扰商“减法”,联动查处“乘法”,风险隐患“除法”,守护城市“烟火气”。

强化宣传,立足长效。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组织各部门执法队员在日常执法检查工作中,除了督导相关职能外,积极向冷饮店主宣传油烟、排水、噪声、消防等相关政策法规,使商家充分认识自治自管的必要性,让更多商家化“被动”为“主动”。

区综合执法局坚持“全域提升、突出重点、点线扩面”原则,在辖区范围内全面开展市容环境秩序专项执法整治行动,从细节入手,疏导堵点、整治乱点,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市容顽疾,彰显高颜值、高品质城市底色。

还路于民,市容更“文明”。商户占道经营、无照经营等问题一直是市容秩序管理的短板,既影响市容市貌,又给市民带来不便。区综合执法局突出攻坚难点,以学校、社区、市场周边、主次干道为重点区域,开展“日间+夜间”专项整治行动,实行执法过程全记录,采取“先告知、再教育、后处罚”的方式,边执法边普法,把法理说透、事理讲明、情理讲通。对不予配合的,依法依规采取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暂扣经营工具等措施。同时,对取缔或整改后的摊点不定时进行“回头看”,防止反弹,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秩序。

整治六乱,市容更“靓丽”。按照“巡查一处、整治一处、提升一处”的要求,开展跨门经营、无照经营、乱占道、乱张贴、乱涂乱画、乱吊挂、乱挖掘等“一跨六乱”专项行动,坚持“清理+防治”并行,根据线索倒查当事人,对当事人进行教育并处罚,责令其整改。例如,区综合行政执法队江口中队队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聚宝路(中信城开)附近有3处乱涂写,影响辖区市容环境面貌。队员根据墙上电话号码倒查到当事人刘某,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责令其立即对乱涂的违法小广告进行清理,并进行处罚。

落实长效,市容更“精细”。坚持集中整治与日常巡查相结合,宣传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积极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抓长效,营造清爽、整洁、文明的街面秩序。压实沿街商铺“门前三包”责任,向经营者讲解“门前三包”责任的相关内容和责任范围,变“执法过程”为“普法课堂”,引导其积极参与,自觉履行维护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的责任,将违法违规行为扼制在萌芽状态。

近日,区综合执法局以“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主题教育为契机,在新华书店开展文明养犬宣传活动,近距离向市民群众宣传文明养犬常识,面对面讲解《宁波市养犬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今年以来,区综合执法局以“日常化宣传+不定期巡查+常态化整治”为手段,进一步健全文明养犬长效管控机制,提升群众满意率、安全感。

普法“全覆盖”,文明“入人心”。积极联合镇(街道)、区融媒体中心、社区等力量参与开展宣传工作,围绕社区、学校、广场公园等重点场所开展文明养犬系列普法宣传活动,以设置有奖问答,发放宣传品、宣传册等方式向居民讲解《宁波市养犬管理条例》,并通过报纸、网站、政务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广泛宣传。对不文明养犬行为的典型案例,在掌上奉化客户端的“不文明行为红黑榜”上曝光,积极引导民众文明养犬,共同维护市容环境。

执法“有温度”,爱宠更有方。依托“常态管理+错时管控+联动执法”模式,开展不文明养犬专项整治行动,每周集中对城区主要道路、公园广场、县江步道、小区周边等区域开展联合执法,及时纠正遛犬不牵绳、未佩戴犬牌、不清除犬只排泄物等不文明养犬行为。今年以来,区综合执法局共办理相关案件130起,处罚金额6520元,捕捉并收容无主、流浪犬只394只。

服务提质效,犬只不流浪。为改善收容留检环境,方便收容犬只管理,对犬只功能用房进行细化,并配备管理饲养人员和兼职兽医,做好收容留检、领回领养、免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在犬舍屋顶铺装高科技防暑降温“神器”——反射型辐射制冷膜400余平方米,让流浪犬清凉度夏。对所有犬只进行信息化管理,实行一犬一档。兼职兽医定期为犬只检查,接种疫苗,会诊生病犬只,并对收容留检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犬只医护方面的培训。

执法队员联合检查冷饮店

执法队员开展文明养犬宣传

建筑垃圾运输联合执法

执法队员整治无照经营

执法队员清理乱张贴

执法队员检查垃圾分类情况

2024-06-25 ——区综合执法局统筹推进全域环境大提升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159830.html 1 3 人居环境整治“促蝶变” 赋能全域向“美”而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