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敬小学406班小记者 翁俊彦
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到大妈妈家烤牡蛎。听说冬至时节的牡蛎肉质肥美,适合烤着吃。
牡蛎的外形很独特,长得像石头,摸起来很粗糙,壳的边缘还有点锋利。
炉子生好后,我们把洗干净的牡蛎一个一个轻轻放到烤盘上。几分钟后,牡蛎开始冒热气,发出“滋滋滋”的响声,有的盖子轻微打开了一条缝。突然,有个牡蛎爆了一下,一滴汁水“飞”了出来,把我吓了一大跳。紧接着,其他几只牡蛎也开始爆汁,我尽管小心防范,但下巴还是被溅到了。我连忙把椅子往旁边挪一点,一边探着脑袋观察牡蛎的变化,一边咽着口水等它们熟。过了一阵子,牡蛎似乎“玩”累了,安静了下来。只见爸爸用夹子把它们夹出来,放到盘子里。然后戴上手套,用小刀把牡蛎壳撬开。我迫不及待地用叉子叉起一块牡蛎肉,吹了吹放进嘴里,果然鲜美多汁。
我发现有些牡蛎不止一颗肉,它的旁边还有一扇扇“小门”,每扇“小门”打开都有一颗肉。哈哈,喜提多肉牡蛎!
你们知道吗?牡蛎不仅我们现代人喜欢吃,古人也喜欢吃哦!比如北宋诗人梅尧臣,他曾写过一首诗——《食蚝诗》,里面说道:“蚝味虽可口,所美不易遭”。
指导老师 蒋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