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袁伟鑫)为迎接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5月13日,由区残联主办的残疾人“银质手工艺品”——非遗项目技能培训活动在萧王庙街道青云村举行,旨在拓宽残疾人就业道路,推进残疾人群体多种形式就业,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
本次活动邀请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银器锻造技艺传承人徐国城指导授课,15名残疾人报名参加。
活动伊始,徐国城深入浅出地为学员们讲授金银错工艺的历史由来、文化内涵以及当前银制品市场的广阔前景,详细普及相关理论知识。随后,学员们一同来到位于青云村的弥熹文化艺术银器工作室,沉浸式体验银器锻造技艺的匠心文化。
学员们先在0.6毫米厚的银片上细心勾画出心仪图案,接着手持小铁锤、篆刻刀等工具精细地錾刻雕琢,“叮叮当当”的脆响声伴随着欢声笑语频频传来,大家兴趣盎然,享受非遗技艺带来的快乐。其间,老师不时穿插指点技能要点:“锻打时要把握好力度和方向,注意垂直敲击。移动时接触刀面微微翘起25度至35度角的幅度,沿一字线纹路平敲过去……”将银片翻过面来,学员们转而借助圆头敲花锤继续逐次敲击,沿着弧线顺势锻打每一个呈环状排列的凸面,此时银片纹样由于局部变薄而呈现出立体状态。
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构思绘图、勾线、退火、起浮雕、平踏、阴雕打高等流程,学员们逐渐学会了银器锻造的基础技巧,看着自己亲手锻打的作品臻于成型,学员们不禁喜笑颜开,纷纷为银器锻造技艺的精妙绝伦赞叹连连。残障人士胥沙告诉记者:“今天我很开心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我对银质手工艺品很感兴趣,老师的耐心讲解使我对银器锻造技艺有了更深的了解。”
此次活动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也展现了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群体的关爱与支持。通过掌握实用技能,残疾人不仅增强了自身就业竞争力,还提升了生活获得感与幸福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大家庭。区残联副理事长竺韬韬说:“希望通过这样的专项培训活动帮助残疾人学习到新技能,增强自主创业、就业增收的信心,进一步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后续,我们会开展更多类似的技能培训活动,为残疾人提供更多样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图为残疾人正在体验银器锻造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