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康诗文
在医疗急救领域,自动体外除颤器(以下简称AED)已成为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的重要工具。我区自2018年首次引入AED以来,不断推动其在公共场所的普及和应用,不仅数量逐年增加,而且点位布局也日趋合理,实现了镇(街道)全面覆盖,并常态化开展持证人员培训活动。
“救命神器”逐渐普及
近期,区红十字会在全区组织开展生命仪器维护活动,区红十字救护师资志愿服务队全面检查和维护我区设立的100多个AED安装点,并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指导,确保AED始终处于备用状态。
“‘一开二贴三插四除颤’,这是‘救命神器’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方法,突然的心跳呼吸骤停如果不及时救治将危及生命,AED的及时使用能大大提高生存率。”区红十字救护师资志愿服务队队长刘瑞芳表示。2018年,我区在区青少年宫大厅、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江口街道蒋葭蒲村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设置了首批AED。随着人们对急救重要性认识不断提高,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的AED数量逐年增加,截至目前,共有102个点位,在今年实施的浙江省民生实事项目中,我区还将按照要求增加135台。
值得一提的是,我区创新AED点位布局,除传统的固定点位外,还将AED安装在环卫车、献血车、消防车上以及救援队随队出勤携带,实现AED“移动化”。这一举措不仅提高AED的利用率,也扩大了急救服务的覆盖范围,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急救保障。
设置点位合理查询便捷
除了数量上的增加,便捷取用是AED能够发挥作用的关键一环。区红十字会充分考虑人口密度、公共场所的分布等因素,确保在关键区域都能找到AED的身影,目前已覆盖所有镇(街道)的重要区域,主要分布在学校、商场、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社区、公园等休闲区域。
同时,区红十字会建立完善的维护机制,为每个AED点位配备2名现场专业管理维护人员,负责定期对AED进行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还建立了AED使用记录、故障报修制度和“机长制”,确保AED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方便市民查询AED的具体位置,我区加入宁波市红十字会“AED地图”点位查询微信小程序。市民可通过微信访问该程序,快速查找附近的AED点位。此外,还在公共场所设置AED指引牌和提示语等标识,方便市民快速找到AED并了解使用方法。
持证人员数量增长
随着AED的普及和应用,我区对急救持证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区红十字会每年都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演练等。5月5日,在“世界红十字日”主题宣教活动中,区红十字救护师资志愿服务队通过现场教学,向市民传授AED救护项目。去年6月,在“红领甬社 益行百千家”社会组织党员公益日活动,区红十字会组织一场AED急救演习,向市民普及AED的使用知识。“我们为每一个AED设备配备了5名持证人员,他们都能快速到达现场,并熟练操作设备。”区红十字救护师资志愿服务队队员邬维娜表示。
近年来,由区红十字会和卫生部门等组织的急救培训班不断增加,并针对不同行业和人群的需求,开设了不同层次和内容的培训班,传授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急救技能。截至目前,我区已有数万名市民通过培训取得了急救员证书,今年还将新增培训持证人员675名。下一步,我区还将继续完善公共急救体系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急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