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康诗文
时光的表盘上,总有一些耀眼的时刻,标注着历史的进程。
去年,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星光熠熠,始终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浇筑思想基石,凝聚时代力量,践行文明之风,传承文化底蕴。
顶层设计,决胜未来。去年,区委召开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绘就文明典范县域蓝图,形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变革重塑”的文化建设体系,以高标准答好“奉城繁荣文化”的时代命题。
守正创新,勇担使命。全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不断深化工作理念,创新方法手段,聚奉化之力,强奉化之精,传奉化之魂,展奉化之象。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奉化故事,如琴弦拨动人心,如号角催人奋进。
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在时代征程中催生伟大思想,在伟大思想中迸发时代强音。过去一年,全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八八战略”抓落实机制为引领,高质量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从机关到企业、高校、社区、农村,共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奉化的生动实践,激荡创造全区人民安邦乐业的共同梦想。
一次次集中学习教育,成为理论武装的重要传送带,输送振奋人心的动人乐章。“在奉化,传承红色根脉”实践解码工程,持续深化“周自学、月集中、季交流”“集中夜学”等常态化行动,区委中心组组织集体学习20余次,全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组集中学习1200余次,推动理论武装工作持续向实、向深、向心。
一个个基地落地生根,成为思想传播的重要发源地,印刻夯实有力的铿锵足迹。签订校地共建合作协议,建立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师生红色研学基地、思政实践基地,实现党的理论宣讲、课题研究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促使成果最大化,形成了以区委党校、滕头乡村振兴学院等为阵地的“红色系列课程”和以“八八战略”为主体的实践研究基地,为建设现代化强区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场场生动的理论宣讲,在“周宣访”数字化平台的推动下,成为培根铸魂的重要压舱石。“小喇叭”宣讲总队和18支宣讲分队,800余名宣讲员组成的“80后”“90后”“00后”青年宣讲队伍,100多名在省市大赛中屡获大奖的宣讲员……开展了以“学”“研”“讲”为一体的宣讲活动,并通过创新“宣讲+X”模式,从学校、工厂、公园、社区等多个符合主题的场景切入,开展“宣讲+文艺”等微党课,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帧帧、一幕幕均是奉化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样板的实际行动。
主流思想舆论更加“催人奋进”
去年,我区创新推出干部群众、基层一线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系列新闻行动,邀请全区生产一线的工作者分享学习二十大报告的感悟,通过央媒、省媒、市媒和地方重点媒体的协同报道,让全国人民看到奉化人民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埋头苦干、敢拼敢闯的精神风貌。
去年,全区新闻舆论战线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迎亚运展风采”主题主线,聚焦区委“奋力干好‘一三五’ 加速动能大变革”“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区域模范”等中心工作,加强事前事中事后不间断策划,研究制定宣传报道方案,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推出“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等专栏专题20余个,累计刊播主题稿件482篇,中央级主流媒体刊播涉奉报道584篇(条)。
立足水蜜桃文化节和弥勒文化节两大节庆活动,持续做深名山和桃花宣传,突出城市品牌标识。去年,“雪窦名山”宣传片首次登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桃花马”话题全网触达9300万次,“奉化冷饮‘小’集市撬动经济‘大’发展”主题策划破圈传播,央视专题片5次聚焦奉化,总时长超200分钟。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