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一程逐梦行 凝心聚力启新篇

——记区中医医院成功晋级“三甲”

通讯员 励耀 陆洋

日前,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公布了第四周期第四批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结论,奉化区中医医院被评定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为宁波市唯一一家区县级三甲中医医院。

区中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投入8.3亿元完成区中医医院新院区建设,使医院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同时,政府牵头和浙江省中医院签订合作协议,采用“4+6+8+X”沉浸式院际合作模式,通过转变管理模式、增强学科特色、促进人才培养,“四强四化”成功打通医院高质量发展“任督二脉”。

采用常驻医院工作模式,由省中医院派驻4名管理专家、6名执行主任,其中2人分别担任医院执行院长和副院长,直接参与医院的规划和管理,通过参与修订《医院“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方案》,健全完善《党委会第一议题制度》《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议事清单》等制度,加强医院管理顶层设计,为医院的发展奠定制度基础,助推医院业务水平显著提升。

2023年,出院患者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36.82%,中药饮片量同比2022年增长18.2%。

采用紧密托管模式,通过省中医院执行主任下沉,全面负责临床业务、学科规划、人才培养、科教研等工作,共建神经内科、肿瘤科、针灸康复科、推拿康复科、中医护理、超声科等6个原先薄弱学科。引入8个省级及以上名中医工作站,其中全国名中医1个,省国医名师2个,省级名中医5个。名中医每周坐诊,定期开展教学查房,建立“学科-工作站”一体化运行机制。

同时,将医院作为省中医院专家下乡定点医院。自开展合作以来,神经内科、肿瘤科病种明显拓展,区域外就诊患者显著增加。神经内科成功获批浙江省县级中医药优势学科。针灸康复科顺利纳入浙江省面瘫针灸诊疗专科联盟首批成员单位。推拿康复科成为省中医院脊柱侧弯中西医诊疗中心联盟成员单位,并牵头组织区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公益行动,累计筛查青少年1.3万人。针对突发性耳聋耳鸣、失眠、肥胖、脂肪肝、面肌痉挛、颈肩腰腿痛等病症,创新开展6项中医护理技术。超声科实现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等10项技术“零”的突破,各项新技术累计受益患者达3200余人次。

积极开展和探索“群师带群徒”培养模式,打破育人壁垒,开展中医教学门诊,改变常规师带徒模式,以学生先诊断,老师再把关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老师中医辩证思维和选方用药方法,逐步提升跟诊医生的中医辨证及处方用药水平。

建设浙江省中医院健康教育学院奉化分院,依托省中医院优质教学资源,搭建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平台,全面提升中医医生中医临床能力。积极完善人才培育机制,打造“雁阵”人才梯队。发挥省中医院名中医工作站负责人和本院市名中医“头雁”领航作用;以“学国学、读经典”为核心,打造“奉麓书院”,搭建中医经典学习平台,邀请岐黄学者、全国名中医等中医大咖开展专题授课,优先培养重点学科(专科)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本院名中医工作室负责人,形成“强雁”方阵;遴选首批52位业务骨干进入工作站(室)跟师学习,择优前往省中医院轮训,实现人才培育同质化,多措并举助力“雏雁”成长,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队伍,完成从“输血式”的下沉帮扶到“造血式”的共生共长。

围绕科研、文章、专利等医院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在科创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积极组建奉中科创小组,依托省中医院优质资源,常态化开展科研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等系列培训。2023年度全院共撰写科研标书24份,申报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15项,申报宁波市卫健委医学科技计划7项,申报数量比2022年增长340%,实现科研标书数量新突破。成功立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横向课题1项,省中医药科技计划课题5项,宁波市卫健委科研课题2项,市级及以上课题立项比2022年增长700%。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区中医医院将坚持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工作总基调,紧紧锚定“管理精细化、学科特色化、人才梯队化、科创多样化”的发展目标,努力探索县级中医医院沉浸式院际合作新模式,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为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健康之基添砖加瓦。

中医护理门诊开展“易罐”治疗

医生实施微创手术

全国名中医陈意教授坐诊

▼区非遗——周氏中医眼科

①岐黄学者方邦江教授授课

②中医教学门诊

③区中医医院新院区

④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手术

⑤区中医医院专家开展健康义诊

2024-01-10 ——记区中医医院成功晋级“三甲”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138244.html 1 3 山水一程逐梦行 凝心聚力启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