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宣布全面降准 释放资金约1.2万亿

核心提示

时隔近5个月,2021年第二次降准来了。

人民银行12月6日公告称,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未变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的目的是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

一是,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上述负责人强调,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常规操作,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用于补充长期资金,更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

人民银行在“官宣”降准时也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加强跨周期调节,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从稳定房地产市场销售、护住中小企业基本面、保障民生领域的角度出发,通过利率放松刺激总需求,防止经济滑出合理区间,进一步缓释房地产市场风险形成的衍生效应,仍有一定必要。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业伟表示,LPR利率有可能会下调。“LPR利率需要相应调降来向实体传导,实现融资成本下降。”

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表示,如果第四季度GDP增速不及预期,货币政策将会有所反应。如果降息,更有可能释放出货币边际相对宽松的信号,但幅度并不会太大。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认为,降息的可能性较小。首先,从通胀情况上来看,明年CPI走势会向上;其次,预计美国会在明年三季度开始加息,每个季度加25个基点,之后其他国家包括新兴市场国家会相继加息。

今年7月初,央行实施全面降准,释放1万亿元长期资金,有效增加了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资金来源,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央行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问:此次降准是否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

答: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常规操作,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用于补充长期资金,更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人民银行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搞大水漫灌,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问:此次降准的考虑是什么?

答:此次降准的目的是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一是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问:此次降准释放多少资金?

答: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考虑到参加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的大多数金融机构都达到了支农支小(含个体工商户)等考核标准,政策目标已实现,有关金融机构统一执行最优惠档存款准备金率,这样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2021-12-09 4 4 东南商报 content_51798.html 1 3 央行宣布全面降准 释放资金约1.2万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