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余载医者仁心 二十八年热血记忆

——基层医务工作者姚山波的“双线人生”

记者 王林威

通讯员 李金璇

七月的阳光斜斜地漫进书房,60岁的姚山波轻轻拂去木盒上的微尘。泛黄的献血荣誉证书、烫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奖状在阳光中熠熠生辉,四十余载医者仁心与二十八年热血记忆,在指尖的摩挲中化作永恒的生命注脚。

白衣丹心:

四十余载基层防疫路

1965年出生于江口街道江口村的姚山波,1981年成了江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疫科一名医生后,便将这里视作“第二个家”。四十余年如一日,他的足迹踏遍了江口各村落,建立起数万份居民健康档案。姚山波也因此被同事公认为“活档案”,经他手登记的数万份健康证,每个数据都经过三重核对。

在2003年“非典”肆虐的危急时刻,38岁的姚山波主动请缨驻守检疫点,披星戴月为群众筑牢安全屏障;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他化身“逆行者”,在核酸采样点、隔离酒店、疫苗接种台连轴奋战,用实际行动诠释“健康哨兵”的担当。

热血丰碑:

176次的生命馈赠

“守护生命贵在防患未然,献血亦是如此。”1996年,姚山波第一次挽起衣袖,自此将“医者仁心”融入无偿献血事业。28年间,他以年均6.3次的频率坚持献血,在60岁生日当天完成第176次捐献,累计献血量达45900毫升,相当于9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这份赤诚之心为他赢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浙江省无偿献血之江杯奖”“中国红十字志愿服务五星级奖”等十余项殊荣。

这份对生命的敬畏,深深烙印在他的献血历程中。2021年元旦,他特意选择新年第一天完成第100次献血;2023年正月初一,他冒雨带领10名志愿者奔赴宁波中心血站捐献血小板,为急诊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治疗时间。

今年6月13日,在世界献血者日前夕,姚山波走进奉化万达爱心献血屋,完成职业生涯第176次、也是退休前最后一次献血。看着血液缓缓流入采血袋,他微笑着说:“用热血告别职业生涯,是最有意义的纪念。”

薪火相传:

永不退休的志愿红

2016年加入奉化区红十字博爱志愿者服务队后,姚山波利用周末时间走进学校、企业,通过模拟教具传授心肺复苏技能,累计培训急救员超千人次。“多一个人掌握急救知识,就多一条生命保障线。”他总是这样说。

即将告别40余年的岗位,姚山波的退休生活早已规划满满。2024年10月,他加入了奉化红星之家志愿服务协会。作为骨干志愿者,他计划深入社区,用自己的献血证、荣誉证书和抗疫照片,向年轻人讲述“热血故事”。同时,将多年积累的健康管理经验融入献血科普,继续守护生命健康。

“60岁是献血年龄的上限,但绝不是服务的终点。”看着墙上挂满的志愿服务照片,姚山波感慨道,“去年有个学生说等满18周岁要来献血,这份传承比任何荣誉都珍贵。”

从防疫一线到献血阵地,从白衣战士到志愿先锋,姚山波用40余年的职业生涯、28载的献血之路、近10年的志愿服务,书写着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对“生命至上”的生动诠释。正如他所言:“我的血液会在患者体内流淌,我的脚步会在志愿路上继续,这就是最有意义的人生。”

2025-07-09 ——基层医务工作者姚山波的“双线人生”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223271.html 1 3 四十余载医者仁心 二十八年热血记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