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爱婷老师在螺髻山中学给学生们上课。 |
分享人:宁海中学支教教师、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中学语文老师 陈爱婷 整理: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房鹏 来螺髻山中学已经快半个月了,时间说慢也慢,说快也快。说它慢是因为偶尔会想念远在家乡的父母与孩子,而觉得时间快,是因为在这里的日子每一天都很充实。 我任教的是一个文科组合班,全班57人,大多数是彝族孩子。我教他们语文,所以提前做了功课,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满分150分的卷子,班级平均分在70—80分,这样的成绩在他们所有学科中已经是最好的成绩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对孩子们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为地处海拔2000米的大山,加上常年野外劳作,我这里的学生们肤色都很深,很难看出他们的实际年龄。但有一个细节,我发现学生的精神状态很好,而且全班没几个人戴眼镜,一了解才知道学校一直在施行“阳光午休”计划,每天中午,孩子们都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回到宿舍午休。 还有一点,这里的孩子可爱又淳朴,课堂表现活跃,朗读时会很大声,回答问题时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尽管大多数时候,他们的回答都答不到点上。 为了便于以后的教育教学,上第一堂课时,我给孩子们布置了几个任务:一是自我介绍,要求鲜活生动;二是讲述一下刚刚过去的寒假里自己经历的趣事;三是说说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想法。 通过了解,我发现孩子们在假期里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普遍偏少。原来在这里,多子女家庭较为普遍,上中学的孩子在家里已经是主要劳动力,他们一回到家就得帮父母或亲戚干农活、做家务。 有些学生对未来没有太大抱负,年纪到了就随波逐流,选择回家务农、结婚、生子。尤其是女孩子,早早结婚生娃。走在校外,我们经常能看到年轻的女人背上一个娃,怀里一个娃,或者手牵一个娃。 针对这些现象,我在课堂上讲述《诗经》中的一首诗《氓》时,讲到那位卫国女子的遭遇,告诉孩子们在该学习的年龄努力学习,抓住机会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飞出大山,去体验祖辈们从未体验过的生活。 大山里的孩子,受限于从小生活的环境、条件,导致他们的视野没有那么开阔,目标也不明确。所以,我们需要逐渐改变孩子们的思维习惯,在学习上努力培养他们勤奋向上的行为习惯以及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 渔夫出海并不知道鱼在哪儿,但还是选择出海,是因为相信自己会满载而归。很多时候,选择了才有机会,行动了才有可能。我希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意识到只有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年半的时间,我要尽快融入他们,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尽自己所能,做到不虚此行。
|